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22-23高二下·江苏南京·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区时期,红军除开展军事色彩浓郁的体操、爬竿、刺杀等项目外,还开展球类、游泳、登山、赛跑、跳远、跳高等活动。1933年在瑞金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毛泽东特地为之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在此次运动会中,军民同练,军民互动,同场竞技。会上形成的“公平竞争、强身健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传承至今。

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在统一的体育组织领导下,中央政府借鉴苏联军事体育的体制和模式,结合中央苏区体育活动的情况,在军队、学校、农村和机关组织成立俱乐部和列宁室,负责组织和实施体育训练及比赛活动。机关、军队带头,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根据统计,1933年,在中央苏区3932个乡中,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将近十万人。苏区中央教育部门还颁布了《体育教育法》,各类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如列宁小学每周安排有3个小时的体操课。

——摘编自汪祥波《88年前的中央苏区运动会,毛泽东当起裁判员》、中国体育博物馆《忆百年党史传承体育精神——中央苏区时期体育运动一瞥》

(1)根据材料,概括苏区体育事业开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体育事业开展的意义。
2023-06-2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反贫困探索】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民为主力军,在农村创立和发展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一切剥削,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民互助合作,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发展,根据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抗战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贷,兴修水利,推广科技,鼓励开垦荒地,鼓励个体农民开展劳动互助合作;保障晋冀鲁豫边区抗日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保障农民、小生产者的生存权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执行“普遍实行彻底平分”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中的权利和地位,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白增博《从贫穷到富裕: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百年辉煌实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村的受灾人口和特殊贫困群体,成立了内务部(民政部的前称)负责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户的救济,通过为他们发放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各级政府也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开展群众救灾工作,并在1952年成立了救灾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国内的救灾工作。……到1985年,全国农村农户已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大量农民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党和国家开始探索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设立了与扶贫相关的“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并展开“三西”农业建设支援(1982年),实施以工代赈的扶贫计划(1984年),以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问题。

——摘编自樊友凯、钱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贫困历程及基本经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政策的变化,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贫困政策演变的原因。
4 . 【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湖南、常德位于我国中部,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的近代部分共收录名人750人,其中湖南籍的84人,占同期总人数的11.33%;《人才杂志》编辑的《中共党史人物简介》一书介绍的515位人物中,湖南籍的有89人,占17.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的有10人,占19.2%;19559月在授予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湖南籍的3人,占30%,再一次出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局面。这些人才群体中,有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魏源,有曾国藩等军事儒将,有谭嗣同等维新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志士,有毛泽东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摘编自杨金鑫《湖南历史上人才群体初探》

材料二   1949729日,常德解放,称常澧专区。829日,湖南省政府将常澧专区改为常德专区,辖92市。

1958年,全常德专区建立人民公社199个,生产大队2322个。

1968年,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

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4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建立省辖常德市。常德市管辖武陵、鼎城2区及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6县和津市市。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8—1988年常德行政体制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022-05-12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五)历史试题
6 . 【农业合作化运动】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乡村建设运动推动了农村合作事业的迅速发展。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给农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贷款、组织农民成立运销(或产销)合作社,将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主要是棉花和蚕茧)集中起来,直接卖给用户或厂家、大面积植树造林、推广优良品种等。在提倡合作、组织合作社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民(主要是地主、富农和自耕农)入社,绝大多数农民(主要是贫雇农)则被关在了合作社大门之外;合作社的领导权掌握在土豪劣绅手里。

——摘编自王建明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此后,全国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截至1956年3月,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5%。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30年代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