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
2023-05-12更新 | 82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

材料   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未能遏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中国共产党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

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3 . 据如图可推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A.受俄国革命模式直接影响B.集中在长江沿岸交通要道
C.与国民革命运动密切相关D.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相当熟悉国民党执政当局决策内情的魏德迈,根据个人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训政时期作为最高实力人物的蒋介石一直在四种战线上作战,“对付日本;因对付苏联而要对付中共;对付中国内部分裂的趋势……还要对付西方帝国主义。”魏德迈认为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国民政府制度化水平低B.训政思想过于理想化
C.国民党派系林立组织松散D.民族国家未独立统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1937年苏俄研究主题统计简表

类别文章总篇数研究主题文章篇数
政治类978苏俄革命96
政治制度77
政治组织34
政治人物61
政治思想76
政权201
政党139
军事、国防70
外交150
法律74
经济类1334财政49
工业110
农业235
商业13
外贸66
计划经济314
消费协作134
新经济政策65
银行货币51
综合297
社会生活类323儿童15
妇女104
工人26
农民38
青年9
综合131
教育262
思想69
文化297
中国与苏俄216
总数3479


中国知识界苏俄研究趋势图

——摘编自齐廉允《中国知识界对“苏俄道路”的认知(1917—193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7—1937中国知识界研究苏俄的基本趋势及主题,并说明原因。
7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年292447
1936年302446
1937年372637
1938年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8 . 据统计,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22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入会农民达21万余人:至1927年5月,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一千万以上,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B.国共合作成为了农民的普遍共识
C.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2024-01-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曾三次公布《进口税则》,确定海关税率,见下表。

时间

税率

1928

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

1930

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

1933

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
海关进口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真正实现关税自主D.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0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乡里组织,是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以达到直接或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目的,是“下县的皇权”。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填补了传统国家因受政治资源限制而留下的权力空白,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社会权力网络实际运作中,政权、族权、绅权相互联结、互相交融、彼此配合,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机制,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县下设区进行管理,区逐渐成为县下常设的政区,区下设置的类型不一的组织则类似于以前的保甲管理制度。乡族与近代社团等社会力量并存,华南地区的农民协会、上海的工会以及各地的商会(团)、城镇的自治会(社),使多数人参与协调和解决纠纷、矛盾和冲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各种类型的法律更加细化,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相比,简析民国时期基层治理变化的原因。
2023-06-0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3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