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1年5月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又公布了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路。1932年12月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公路处,并修筑了豫、皖、苏、鄂、赣、浙、湘七省联络公路,到1934年完成路线约13676公里。这些措施(     
A.强化了南京国民政府政治统一B.推动了近代交通的布局合理化
C.实现了近代铁路修筑的自主权D.适应了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023-03-31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纷纷开始改革,系统的资本主义进程正式开启。在速一过程中,第二产业从业者占比越来越大。1875年,普鲁士“矿业、冶金业与盐业”部门便有105家企业为工人开设培训课程、教育课程及讲座。19世纪末,凯兴斯泰纳等认为“职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公民义务实施的国民教育。至此,职业教育实践开始进入国家层面。《工商条例》《进修学校条例》等使工商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城市也通过地方法规,从法律上规定进修学校的义务教育性质,按职业分类的进修学校开始在全德试行。

——摘编自李超《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源起与勃兴——以19世纪为考察对象》

材料二   伴随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拉开序幕。民国初年,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1913—1917年却又停滞不前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职业教育又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此,很多职业学校的招生原则是“应收寒素子弟求学,费用务使减轻”。为培养工商界的管理人才与中等技术人才,很多职业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实习,力求使学生掌握“纯熟之技能”,所学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同时,职业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勤勉诚实克己公正诸美德”,以使学生成为“立身社会”的“善良之公民”。

——摘编自徐东《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德近代发展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3-24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新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
3 .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等重大的任务。”这一决议(     
A.全面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C.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第一次转移D.是对国民党大力“围剿”的回击
4 . 下表20世纪30年代报刊《红色中华》使用高频词汇的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  )
红军群众胜利敌人发展革命战争围剿
13316次10886次4039次3843次2779次1586次1263次
A.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B.人民革命政权得以创建
C.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形成D.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5 . 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针对当时党内一些人产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B.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党统治区域D.解放区中共民主政权
6 . 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在瑞金创刊。报刊设置“党的生活”“军事常识”“红色歌曲”等专栏,用通俗语言宣传军队的战斗信息和日常生活,比如《赔锅歌》展现红军遵守群众纪律的形象,《预防目前正在发生的疾病》讲长征途中的疾病预防,“红板”栏目如表彰红军模范部队。《红星》报刊的发行(     
A.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B.塑造了边区政府良好形象
C.打击了北洋军阀势力D.激发了各阶级的革命斗志
7 . 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帜己成军阀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表明毛泽东(     
A.民主革命思想的最终形成B.已经探索出了新的革命道路
C.强调重视军队和政权建设D.主张以工农运动为工作中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永认无产阶级专政,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二   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所占者仅仅日用品之极少部分,帝国主义者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对资产阶级的分析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023-02-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主城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1930年,中共赣西南特委向中央报告称根据地“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都喜形于色。”“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添置衣服、被子、蚊帐和一些农具,特别是大部分人讨老婆没有困难了。”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中心城市主导的革命模式B.阐明实行婚恋自由的必要
C.主张摆脱外国革命模式的束缚D.剖析个体小农经济的实质
2023-02-0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