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2 道试题
1 . 1930年,邓小平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时,提出要纠正政权“新豪绅化”的富农倾向和“平分一切土地”的过“左”做法,推行“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个办法,不搞“一刀切”。邓小平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B.加快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2024-05-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伟大指引为主线,用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以及火热的和平建设时期,汇聚在党的旗帜下,用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了精彩绚丽的华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铸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建设历程,设计一个主题展览,并予以说明。(要求:不与材料主题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的理论更进一步地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摘编自黄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理论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二)-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大明轮案

1928年至1931年间,在华日轮吨位由3900万吨猛增至4500万吨,在华日轮碰撞案件激增。

1928218日约2135分,日本第二厚田丸号撞向新大明轮船身,中属大通公司新大明轮全船沉没,船员、搭客惨遭溺毙者约300余人,船舶及货物损失约40余万元,时人因之称此案为“新大明轮惨案”。22日,《大公报》称:“事前新大明轮曾鸣笛告警,日轮未理。船毁后,该日轮又不顾,旋有大吉轮路过施救,结果搭客毙命者约二百至三百人”。《东京日日新闻》刊载:“此次事故的原因是新大明轮至下游驶来,从第二厚田丸前方横过,由于夜晚黑暗,新大明轮测距结果错误所致。”

遇难家属的诉求与抗争日方对遇难家属的经济诉求毫不在意,私下逼迫大通呈请外交部释放被海关扣留的第二厚田丸。遇难家属认为日方要求释放厚田丸乃“藐视国权”,毫无诚意解决本案之语,后经多次请愿,但外交部仍释放日轮。

社会各界之反响

国民外交后援会对外交部释放日轮表示不满,其谓:“处此青天白日之下,国民革命之精神原为打倒帝国主义,今外交如此,适足曾其淫威”。全国农工商学各界一致对日经济绝交,“五四精神,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总商会继续声援大通公司与遇难家属。

“未了而了”

《公法会通》中亦有“船入某国水界,或于海口下锚,或入江河,均归该国管辖,直至出境而后已”。公断委员会依据双方所列证据和证人证言,最终判定佐藤商会应负赔偿责任。至于遇难家属抚恤问题,国民政府外交部再度发起交涉,遇难家属亦有再度抗争之举,但终究收效甚微,造成不了之局。

——摘编自沈强《“新大明轮案”研究(1928~1931)》

(1)该惨案的发生和斗争主要是由哪些问题引发的?
(2)案件的处理和结果体现了当时哪些时代特点?
2024-05-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6 . 下列关于土地政策调整的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农民运动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一点的方法是合作化。”
②“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
③“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
④“为了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
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2024-05-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7 . 革命根据地第一家合作社于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成立;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其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根据地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A.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涵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
C.推动了民间救助体系的构建D.意在为革命胜利创造经济条件
2024-05-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材料三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上述材料均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决策。
2024-05-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伟大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百年来,尽管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变迁,但一系列伟大精神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从而展现出精神谱系的一脉相承性。

——摘自王炳林《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 

(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A、B、C、D四处标注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诞生的对应位置。在西柏坡作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怎样的转移的决策?

材料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积累了数量庞大的、较为系统的档案资料,这些红色档案历经战火,保存不易,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成为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献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调研时曾深情地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西柏坡红色档案基本是以纸质载体形式存在,鉴于档案的唯一性,以及存放地点的分散性,查找不便。部分档案馆曾经进行过档案整理,编辑出版了一些综合性或专题性档案资料,初步实现了从点到面的传播,但其数量、内容和覆盖范围不足,难以适应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的需要。因年代久远,许多珍贵的地方革命档案出现了字迹漫漶不清、霉烂和虫蛀等损毁,到了必须抢救的紧急关头。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西柏坡红色档案的主要价值。谈谈你对更好保护红色资源的建议。
2024-05-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值此情况,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言论,鲁迅发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反问,作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回应”。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书写的是建功立业的自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的是肯定自我的自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的是俯瞰天下的自信。从古至今,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历程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

——摘编自付洪 彭钰美《论坚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和价值蕴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中国的自信和脊梁”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