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国民政府某高官认为:江西环境最利于共产党发展……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人民对于改善政治环境的要求很高,希望非常之大。不想当时国家统一徒俱虚名,军阀割据,内乱迭起,政府对于改善地方政治,有心无力。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       
A.拥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B.重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利用了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D.能够适时调整革命策略
2023-11-12更新 | 471次组卷 | 9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2 . 1931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该做法旨在(     
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探索统一战线新路径D.改变农村的小农经济结构
2023-11-03更新 | 516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3 .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选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比如,江西的选举运动在大多数地方已经热烈地进行,并且广大妇女也参与到了选举之中,妇女代表占25%以上。这(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23-10-28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4 . 土地革命开始时,各根据地实行“土地公有(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使用”的原则,禁止土地买卖。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的原则,“不禁止土地买卖和在苏维埃法律内的租佃制度。”这一调整(     
A.推动革命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2023-10-17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的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

30000

1936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556347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主题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   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三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四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日)

材料五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六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主题三 长征

材料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一次次遭受挫败,一次次力挽狂澜,一次次浴火重生。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使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猝不及防,遭到惨重损失。但是,党并没有破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顽强地战斗。……193410月,由于“左”倾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这次严重失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最终,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新局面兴起。

——摘编自何毅亭《中国共产党95年来应对危局和困境的伟大实践及历史启示》

材料八



(1)根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秋收暴动遭受挫折的原因,并指出毛泽东在实践中开辟出的新道路。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分歧的实质。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道路产生的原因。
(7)根据材料八的三幅图片,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字数150字以上。)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危局和困境做出的主要努力。
2023-10-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1·纲要上第2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申报》作为一份商业化运作的典型报纸,也出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理论。这折射出(     
A.人民民主观念雏形初现B.国共党内合作成果显现
C.观念更新顺应现实需要D.国民政府专制统治放松
2023-10-08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遵义会议认为:在我们还没有大的城市工人的暴动的配合,在我们红军数量上还是非常不够,我们很难直接进攻,但防御不是单纯的防御。只有从防御转入反攻以至进攻,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才能粉碎“围剿”,保卫苏区。这可用于说明遵义会议(     
A.反思了红军反“围剿”失利的原因B.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向
C.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023-09-29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8 . 20世纪30年代,煤、钢铁、石油、电力、纺织工业、烟草等领域几乎为外资垄断。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依靠债券和借款,并且付给较高利息,使全国投资的70%从工商企业流向政府。这说明(     
A.政府欠缺现代金融手段B.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C.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艰难D.列强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2023-05-14更新 | 54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等“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有何异同,并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
2023-05-08更新 | 465次组卷 | 7卷引用:18·纲要上第1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商品检验暂行条例》及《商品检验局暂行组织条例》,同时于上海,汉口、青岛、天津等重要通商口岸设立商品检验局。1934年公布的新税则中将糖、烟、纸、小麦粉等44种货品免征出口关税,而进口税率从7.5%至50%不等,据此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     
A.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B.扭转了中国外贸逆差的局面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统制
2023-01-09更新 | 595次组卷 | 12卷引用:21·纲要上第2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