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0 道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19世纪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日本国明治政府上台后的头等大事。在与西方交涉中,西方要求日本以西方的法律制度为楷模,制定各种法典,日本民法典随即诞生。作为亚洲第一部民法典,一方面,在制定之初就贯彻了资本主义民法传统的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近代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制度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所以颁布之初日本民法典的身份法部分就只得向现实社会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该法典亲属编基本上沿用了德川幕府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家”的制度。担保物权的规定则是将法国担保制度与当时日本社会通用担保形态相结合。日本民法典为整个民法乃至整个私法规定了一些根本性的总的原则,以应对没有具体规范的尴尬,又通过判例法和特别法对法典漏洞进行必要的补充,使法典具有生命力。

——摘编自焦富民《论日本民法典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一方面要借修律之机废除领事裁判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变革法制,以求“皇位永固”。由此,清末修律掀起了中国近代立法的第一次高潮。民国成立后,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二次立法高潮。19281930年,国民政府完成了民法制定。该民法既继承了《德国民法典》所确立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法制度和原则,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如民法限制了主婚权人的亲权,而将婚姻大事的决定权交由当事人自己来行使;关于继承权采取了男女机会均等主义,遗嘱自由原则的同时,又规定法定比例,要求被继承人应以其财产的一半,留给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被继承人所遗留于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的财产,只要每一个人平均达到万元,就可自由处分其所剩余的财产,而不受此二分之一的限制,目的在引导拥有巨额资产的被继承人,将其财产的大部分都用于社会。可以说,民国民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摘编自李显东《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日近代民法产生的历史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4-02-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6 材料解析题——“启示认识”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1931101日,《申报》刊载了《抗日会决议对日绝交范围》:“(一)不买日货,不卖日货,不运日货,不用日货:(二)不以原料及一切物品供给日人:(三)不乘日轮,不以货物装于日本轮船,不起卸日货;(四)拒用日本银行钞票、提取日本银行存款,对日本银行停止收解;(五)不与日本人工作;(六)不雇日本人;(七)不登载日人及日货广告;(八)不接待日本人。”

材料三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阐述17—18世纪英国奢侈品消费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的意义。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启示。
2024-02-24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3 新情境命题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会计机构出现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内,主要服务于外商。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近代职业会计师的制度开始建立。早期会计师人数增长缓慢,业务量有限。

1936年,会计师业务逐渐兴盛。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并刊发大量文章。会计师们出版了税法解释及纳税指南一类的书籍。立信会计学校还添设所得税科,学员“大多为工商界正副经理、会计主任及其他高级职员”。会计师在工商企业的邀请下,赴各地讲解税法及会计相关问题,听者“均系中外闻人,工商巨子”。政府税务部门也聘请会计师解释税法。1937年,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者潘序伦向财政部提出对国家税法进行修改的建议。国民政府在后来修订税法之时也部分吸收会计师的意见。

——摘编自魏文享《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所起的作用。
2024-0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4 材料解析题——“影响”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4 . 诗言志,史铸诗。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1.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四 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1)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共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2)导致材料三中“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及意义如何?
(3)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4)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哪次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什么?
2024-02-22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5 . 下表为1850-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中国(     

年份

农业

(单位:亿元)

工矿交通业

(单位:亿元)

服务业

(单位:亿元)

国民收入总计

(单位:亿元)

年平均增

长率(%)

人口

(亿)

1850

——

——

——

181.64

4.15

1887

99.87

14.49

29.07

143.43

-0.64

4.00

1914

128.01

24.80

34.72

187.64

1.00

4.55

1936

166.41

40.60

51.51

257.98

1.45

5.11

A.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近代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024-02-22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6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8 新民主主义革命-【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团的机关报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始终坚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如《工人周刊》明确指出其是“工人阶级第一份自己的新刊物”。这一时期的报刊在议论文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了随笔、小说、诗歌、笑话等形式。各个刊物还特别讲究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实说话,并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比如《劳动界》专门设置《本埠劳动界》栏目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情况,持续报道重大的罢工事件。

——摘编自马雅成《中共建党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分析》

材料二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三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党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概括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意义。
2024-02-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商品交易量如棉花、棉纱等也增加30%。此时,国家经济的发展(       
A.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关B.有效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改革D.是国共关系调整的必然结果
2024-02-03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如下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C.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D.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2024-02-0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2 中国近现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黄镇将军曾在行军途中创作了下列美术作品。据此推测该作品可能出自(     

A.《北伐画集》B.《长征画集》C.《抗战画集》D.《解放画集》
2024-01-3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南开大学教授何廉回忆说:1928年北伐成功后,中国进入到国家重建阶段”;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说:“我相信国民党能够带来和平和国家的繁荣”,"我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上海实业界的看法”。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形势一片大好B.国民政府维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C.经济界最初对国民政府抱有希望D.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2024-01-31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