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新华社发行的《吴起镇会师》这次会师(     

A.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共军事力量的对比B.有助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C.使陕北成为党中央“落脚点和出发点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24-06-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对下面历史现象成因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1934--1935年上海民族企业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期间

新设立

改组歇业

经营资金不足

1934年

28

361

567(占比65%)

1935年

15

415

786(占比80%)

A.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B.国民政府限制工业发展
C.外国资本掌控中国金融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4-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央苏区在《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及相关经济工作的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于资本家的企业和手工业“尚不实行国有”,“商人的粮食买卖是不禁止的”,“鼓励各种群众的与私人的商业机关的自动性”,提倡和鼓励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上述举措(     
A.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B.完善了苏区的经济体系
C.解决了苏区经济困难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2024-05-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国民政府为复兴农业,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成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中国主要农产物(1933-1936年)产量(市斤/市亩)

作物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平均值

籼粳稻

351

281

347

355

342.2

小麦

154

153

137

151

147.8

高粱

180

170

190

209

183.5

小米

161

168

17

176

168.0

玉米

178

176

194

176

183.7

大豆

183

144

130

161

154.3

油籽

80

90

88

84

85.2

棉花

30

28

27

34

29.3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终失败B.农村复兴运动遭到普遍反对
C.改变农业落后局面任重道远D.世界经济危机阻碍农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湘西通道县召开紧急会议,军事负责人在会上请与会人员考虑是否甩开敌人追击后,从敌人背后转向北方,与湘鄂边的红二军团建立联系,壮大力量。这一建议并未得到通过,取而代之的是先西进再北上。此次会议(     
A.指导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围堵
B.仍然受到“左”倾思想的主导
C.有助于红军长征打开新局面
D.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
2024-05-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6 . 下图为刊登在《红色中华》1933年第93期上的漫画《战斗的纪念节》(左边文字是南昌暴动,红旗上的年份分别是一九二七、一九三零、一九三二、一九三三)。该作品(       

A.服务于全民族抗战的需要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有助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024-05-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A佳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萧克在《回忆录》中写道:“在东固休整期间,红四军前委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抛弃了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动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这一决定 (     
A.促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B.有利于壮大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C.巩固了工农联盟D.使武装斗争从公开转入地下
2024-04-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九一八事变后,钱昌照等人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谋划创办钢铁、机械、电器、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门类的国有企业,甚至仿效苏联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三年计划,力图启动重工业建设。这(     
A.表明大危机使中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D.解决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
9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这表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C.把工作重心转向到民族革命D.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
2024-03-22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1920年和1936年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表

类型

1920年

1936年

产值(亿元)

比例(%)

产值(亿元)

比例(%)

农业产品

39.09

42.28

75.33

44.82

手工业产品

29.75

32.17

43.86

26.1

工厂产品

8.83

9.55

28.31

16.84

矿冶业产品

2.91

3.15

4.96

2.95

进口产品

11.88

12.85

15.61

9.29

合计

92.46

100

168.07

100

A.进出口贸易平衡B.商品经济繁荣C.近代化曲折发展D.民族工业萎缩
2024-03-22更新 | 14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