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凝练五四精神的基础上,构筑和培育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持真理、信仰坚定、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拓创新、勇于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之基,也为革命精神谱系的进一步深化发挥了先锋作用。

——摘编自邹绍清、吴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所列精神中的一个,简述产生此精神的历史事件(提示:应包括原因、过程、影响)。
2024-01-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革命歌谣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

建党初期,为了加紧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要求“当尽力编著通俗的歌谣小册子”。大革命时期,瞿秋白谈到“五卅运动”以后的社会状况时说:“听说上海街头巷口无一处没有不反对外人的招贴,无一处不唱反对外人侵略的歌谣。”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歌谣在革命运动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川陕苏区的《工农永远是主人》《加紧春耕》《戒烟歌》等歌谣巧妙地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编入其中。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积极创作革命歌谣唱述新生活,如《插秧曲》中唱到:“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谣迅速发展。结合当时的实际武装斗争所创作的《抗战动员歌》《杀敌歌》《收回失地保家乡》等抗战主题歌谣,面向群众和士兵四处传唱,一些革命歌谣还记载着日军的罪恶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此外,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参与民主政治高涨热情的《乡选歌》等歌谣,也深受群众喜爱。

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创作热情高涨,对传统歌谣的改造日趋成熟。歌谣《停止打内战》《开会讨论来分田》《千年奴隶当了家》等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传递出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阐释革命歌谣的发展和时代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重视劳动教育,彰显时代精神。

下表

时间劳动教育口号劳动先进典型
①土地革命时期“劳动为了革命”
“只有弯下腰,才能干革命”
“朱德的扁担”
②全民族抗战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王震带领359旅开发南泥湾
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劳动最光荣”
“铁人”王进喜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摘编自魏浩天《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


围绕材料主题,任选其中的一个时期,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7

24岁的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1903

18岁的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

1919

30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7

34岁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50

26岁的留美科学家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师友挽留,毅然回国。

1954

27岁的鞍钢劳动模范王崇伦倡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1978

29岁的严宏昌带领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立下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

——摘编整理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在风险与危机应对中不断化危为机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宋劲松等《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围绕“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这一主题,根据分析框架中“刺激源——调适行为——行为后果”对应的若干要素,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或建设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年代,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大论战刚萌芽,但论战双方的阵线是明显的。所有反对中国大革命的封建顽固派,阻止新思潮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国粹派和“甲寅派”,鼓吹复兴中国文化的新旧调和派等,都是站在主张以农立国的一边:而鼓吹新文化运动、西化、反帝反封的知识界则都是中国工业化的积极鼓吹者。以农立国论的代表人物是章士创。他提出的“返求诸农、以安国本”的观点,从农国与工国的不同政治道德法律习惯等方面来立论。宣扬农国更能维护中国文化独有的调和持中、尚俭节欲、清静安民、寡欲不争等精神美德:大讲欧战后欧洲工业国已“崩坏难于收拾”、而“吾国伪工业病之复洪涨不可终日”。以工立国论的代表有恽代英、杨铨、杨明斋等人,他们阐明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政治法律大部分是维持经济的组织及其社会道德习惯与秩序的,今其经济情形已变。则前之政治法律自然的随之而失其效用。”

30年代,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活跃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对中国出路问题讨论的范围:同时,也由于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农村凋敝的情况日益严重。还有2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乡村建设运动,认为中国并不需要任何制度性的根本改革。而应返回到“农本社会”、“伦理本位社会”.于是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当时以农立国派提出的许多论点。特别是有关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农业是基础、工农之间的关系、工业化与政治民主的关系以及中国工业化面临的阻力与困难等问题所进行的讨论。至今仍富有教益。如翁文灏在讨论中提出的“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综合双方观点之所长,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创造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需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摘编自毛泽东《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1928年10月5日)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在政权建设的总体理念上,人民主权的逻辑贯穿政权建设的始终;在基层政权建设功能定位上,共产党将基层政权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最直接的纽带,在动员群众参战、组织群众生产、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基层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层政权建设具体方式上,共产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人民主权的理念贯彻于政权建设之中。

——摘编自马丽《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代时期的“政权建设”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土地政策主要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制定和颁布的《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任凭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农民重新焕发了活力,农业走出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缺乏的困境,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王克群《党的土地政策90年评述》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6-0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漳平第一中学三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