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2022-08-03更新 | 509次组卷 | 4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波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鸟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波,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汇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阅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中的报道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指的事件
A.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
C.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D.促使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 . 它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2020-12-2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红军部队建立了一些培养红色医务人才的军医学校。到193410月,共培养各种医疗卫生人才686名,其中军医学员181名,调剂员75名,看护员300名,保健员123名,研究员7名。这一举措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宝贵探索
C.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统治D.为长征取得胜利做了重要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紧急的战斗形势下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金冲及在《周恩来1898—1949》中关于红军长征这样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说明红军长征
A.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B.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
C.保留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D.显示了不怕苦的长征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革,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遵义会议
D.黄埔军校建立
2019-10-23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合格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A.井冈山会师
B.会宁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遵义会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