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B.目的C.性质D.结果
2023-10-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材料二 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
2023-09-18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     
A.推动人民军队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B.顺应了人民解放军进行大举反攻的形势
C.背景是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开始占据优势D.目的是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 . 1949年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其背景是
A.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B.国民革命进入到高潮阶段
C.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D.解放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初,美国政府某文件指出,国民党“在军事上战胜共产党是不可能的,如果要避免共产党控制中国,便须另找解决办法”。此文件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苏联开始支持中国共产党B.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C.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D.国民党失去了美国政府支持
2020-05-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谈判、政协及其通过的各项决议,为中国的发展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一度激烈的国共内战在关内基本上停止了,政协为中国提供了这样最可珍惜的宝贵机遇,为中国带来了和平的新气象……战后国内和平的基础是脆弱的,和平已远离中国大地。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解释。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图一、减租减息                         图二、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有一个谜……曾令斯大林和杜鲁门百思不得其解:从胡宗南攻占延安算起,到蒋介石下野,短短700天,中国历史发生了惊天逆转,为什么看上去很强大的一方瞬间垮掉?而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摘编自邓贤《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2023-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03月,中共中央关于政权建设问题的党内指示中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是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其中,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窦红莉《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该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原因。
8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学者从政成为一种潮流。精研外交史的学者蒋廷蔽在学界时曾是有名的社交好手,但在政治场域中却与官场生态格格不入。抗战后期他任"救总"署长时还酿成了贪污弊案。其他"学优而仕"的学者也大多如此。学者入仕后惨淡收场的主要原因在于(     
A.精通学问但忽视道德品质B.官场腐败侵蚀学者志向
C.空谈理论导致与现实脱节D.国民党集团的反动统治
2023-01-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选举运动以选举促民主,以民主促抗战,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动员。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实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实行封锁包围,陕甘宁边区经济极度困难。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目的在于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

——摘编自王进,胡馨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略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材料二   1948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为利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起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过渡机构”。

——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材料三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多地参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欧阳康,余扬《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