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也有民主人士评论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力
B.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C.顺应国内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
D.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2022·上海·模拟预测
2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毛主席在某一时期曾经作诗:“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B.正面战场为主战场
C.土地改革卓有成效D.三大战役即将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各界欢欣鼓舞,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名流几百人,去机场迎接毛泽东。《大公报》报道说:“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B.全面阐述了中共反对内战的主张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D.极大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B.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D.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2023-06-28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从1946年3月开始,党中央领导的延安文化机关、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经过长途跋涉,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阻隔,陆续汇集到黑龙江佳木斯开展工作。之后,一大批延安文艺工作领导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先后来到佳木斯,一同在佳木斯掀起了新文艺运动的热潮。这反映了(       
A.佳木斯成为全国文艺中心B.三大战役首先在东北开始
C.延安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D.文艺交流助推解放区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022-09-08更新 | 5175次组卷 | 4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所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多人签名的致敬信。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C.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决心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
9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这一“条件”的实质是
A.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2022-05-19更新 | 559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人十分期盼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实施
C.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