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总编辑王芸生兴奋地写道:“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
A.商讨对日最后决战B.筹备成立人民民主政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揭露国民党的独裁面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5年12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并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等工作。这一指示
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开始转移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C.是落实《双十协定》的重要表现D.是根据革命形势做出的战略调整
2022-01-17更新 | 35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领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
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
2021-12-16更新 | 89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A.签署了“双十协定”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D.通过了《共同纲领》
5 . 1946年1月,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可以制定省宪等。这些规定
A.仿效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B.客观利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存续
C.推动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D.使地方机构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6 . 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企业发还原主,鼓励他们努力经营。烟台全市原有57家织布厂,到1945年12月已有45家复工生产,28家铁工厂也全部复工。这说明在解放区
A.发展经济取代了阶级斗争B.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飞快D.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抗日战争刚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城市政策,要求我军进入城市后要“保护城市工商业”,并帮助他们恢复与发展生产。1946年4月,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关于工业政策的决定(草案)》,详细阐述了党的保护民族工商业、提倡发展私入资本主义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此举的政治目的是
A.分化国民党阵营B.争取和团结中间力量
C.促进经济的恢复D.扩大自身的阶级基础
9 . 在重庆谈判中,国民党认为解放区政权已成为和平障碍,因而在政令统一前解放区政权须予取消,但仍期望双方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国共产党亦同意在解放区政权问题上继续商谈。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共
A.谈判未有任何成果B.谈判双方相互妥协
C.双方关系彻底缓和D.谈判结果难以预料
10 . 有学者认为:“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有利于双方实现某种历史性妥协的;战后中国的和平如果能够实现,它必定是与这种妥协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妥协”的理论意义在于
A.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D.提供了国共和平建国的可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