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在谈判过程中,张治中说:“我们毕竟完成了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今天才松了一口气啊”。周恩来回答说:“写在纸上的条款只有用诚意来履行才有意义,才不辜负四十多个昼夜的心血啊……”毛泽东此次西南之行(       
A.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发表了《论持久战》D.通过了《论联合政府》
2024-04-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11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出席者仅1355人,其中,国民党籍代表855名。因此,人民称这次大会是“党民大会”。“国大”的召开遭到共产党和民盟的一致反对,如周恩来在次日发表声明说:“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众,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摘编自罗昊《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材料二   19545月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又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和军队及华侨单位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宪法。19548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3次扩大会议。决定于1954915日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摘编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和国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党“制宪国大”相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
2023-10-18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的机关报。下面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括

《中央日报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 如《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毛泽东抵渝 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 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 》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如《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 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 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注: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赏析如图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022-09-08更新 | 5106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这一“条件”的实质是
A.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2022-05-19更新 | 555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2022-2023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中国调停。斯大林也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说明中国应走和平发展道路,毛泽东应赴重庆与蒋介石和平谈判,否则一旦战争打起来,中华民族将会毁灭一半。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中共应服从于共产国际B.美苏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C.美苏主张国共和平谈判D.斯大林认为中共实力过于弱小
8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2995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20世纪40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A.打土豪、分田地、大后方、傀儡、一致抗日
B.西南、西北、减租减息、和平、解放、反饥饿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10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994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