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签订的某一文件称:“通过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并发表公报的形式,中共承认了国民党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国民党也承认了中共及其军队的地位,双方都可以从这样的表述中获得己方认可并需要的东西。”据此判断,该文件的签订(     
A.有利于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B.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
C.意味着国共两党军事冲突的停止D.顺应了民众期待国家重建的愿望
2 . 1945年12月,美国杜鲁门总统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其核心要点是:美国竭力主张中国国内各主要政治党派的代表,举行全国会议从而商定办法,使他们在中国国民政府内享有公平和有效的代表权。美国此举(     
A.不会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B.意在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C.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推动了国共重庆谈判的进行
2024-03-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22日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蒋介石利用其合法地位接受敌军投降,敌伪只能将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交给蒋介石。在此种形势下,我军应改变方针,除个别地点仍可占领外,有必要将兵力着重于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发动群众斗争,并注意组训军队,准备应付新局面,作持久打算。蒋介石本着“先接收关内,再接收关外”的思路,指示关内各战区就近接受辖区日伪军投降,同时借用美国军舰将部队海运至秦皇岛,再走陆路进入东北。在组建东北党政军领导机构方面,国民党更是颇费周折……在所有人事纠纷中最严重的是东北军事统帅人选,由于国民党高层内部勾心斗角,这一人选迟迟未能落定。

——摘编自高莉《试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等

材料二   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的对华政策是竭力扶植亲美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取代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以牵制苏联。抗战胜利后,美国十分担心苏联支持中共在东北发展势力。1945911日,国民党政府急忙请求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到东北,于是,美国立即插手中国东北事务。从9月下旬起,大批美国军舰载满国民党军队驶向大连。

抗战胜利后,苏联向中共提供大量日本关东军武器。另外,苏联还提供过一定数量的苏联造和捷克造的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苏联还向东北解放区供应商品,同中共东北民主政府签署易货协定,帮助东北解放区恢复和发展交通。

——摘编自田保国《略论抗战胜利后苏联对东北的战略意图》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收东北问题上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接收东北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及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接收东北问题上的做法。
2024-03-24更新 | 4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4月测试历史试题
4 . 1946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市的军事和文职人员已达20万人。对此,《晋察冀日报》报道称,“每一名战士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坚持他战争时期的高度纪律性,遵守和平时期城市里的秩序和纪律。”这一报道(     
A.表明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挑战B.察觉到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风险
C.推动了解放区行政效率的提高D.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2024-01-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解放战争】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在国民党方面,不是完全没有认识东北的重要性,但相对而言,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关内,而且以为有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东北接收过来”,对东北工作并没有认真的研究和部署。”

——金冲及《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胜利后各方势力动向及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东北的意图并分析原因?
6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谈判、政协及其通过的各项决议,为中国的发展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一度激烈的国共内战在关内基本上停止了,政协为中国提供了这样最可珍惜的宝贵机遇,为中国带来了和平的新气象……战后国内和平的基础是脆弱的,和平已远离中国大地。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解释。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图一、减租减息                         图二、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有一个谜……曾令斯大林和杜鲁门百思不得其解:从胡宗南攻占延安算起,到蒋介石下野,短短700天,中国历史发生了惊天逆转,为什么看上去很强大的一方瞬间垮掉?而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摘编自邓贤《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2023-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发展与进步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对民主作了阐述,认为“在一个社会里,人人做人,人人做自己的主人,一切政治经济的组织都成为这个目标的工具,这就是民主。”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根据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6年1月,全国人民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全面内战爆发后十多天,在云南昆明发生了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暗杀的惨案,民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这以后,国民党更步步紧逼,加紧对民盟的迫害……公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张澜、罗隆基等在上海被软禁。……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举行,这次中央全会是民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民盟公开抛弃中间路线的幻想,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同共产党全面合作。其他民主党派,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也先后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民盟与国民党斗争的史实为例,说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影响。
2023-10-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
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1913年)各党所占议席:

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所属政治派别
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
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
统—党程德全24旧官僚

——摘编自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材料二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出席者仅1355人,其中,国民党籍代表855名。因此,人民称这次大会是“党民大会”。“国大”的召开遭到共产党和民盟的一致反对,如周恩来在次日发表声明说:“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众,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摘编自罗昊《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材料三   1954年5月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 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又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和军队及华侨单位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 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 5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宪法。1954年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3次扩大会议,决定于1954年9月15日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摘编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和国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表中反映出的信息并加以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党“制宪国大”相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召开的意义。
2023-10-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部分),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第10章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
……
第11章和平之光的再现
35.马歇尔紧急使华
36、再度开始的和谈
第12章在和平的浓雾之下
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
40.“和平民主新阶段”
41.“和平前最后一战”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023-10-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