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发展与进步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对民主作了阐述,认为“在一个社会里,人人做人,人人做自己的主人,一切政治经济的组织都成为这个目标的工具,这就是民主。”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根据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6年1月,全国人民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全面内战爆发后十多天,在云南昆明发生了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暗杀的惨案,民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这以后,国民党更步步紧逼,加紧对民盟的迫害……公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张澜、罗隆基等在上海被软禁。……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举行,这次中央全会是民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民盟公开抛弃中间路线的幻想,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同共产党全面合作。其他民主党派,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也先后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民盟与国民党斗争的史实为例,说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影响。
2023-10-2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2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谈判、政协及其通过的各项决议,为中国的发展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一度激烈的国共内战在关内基本上停止了,政协为中国提供了这样最可珍惜的宝贵机遇,为中国带来了和平的新气象……战后国内和平的基础是脆弱的,和平已远离中国大地。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解释。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图一、减租减息                         图二、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有一个谜……曾令斯大林和杜鲁门百思不得其解:从胡宗南攻占延安算起,到蒋介石下野,短短700天,中国历史发生了惊天逆转,为什么看上去很强大的一方瞬间垮掉?而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摘编自邓贤《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
2023-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1913年)各党所占议席:

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所属政治派别
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
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
统—党程德全24旧官僚

——摘编自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材料二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出席者仅1355人,其中,国民党籍代表855名。因此,人民称这次大会是“党民大会”。“国大”的召开遭到共产党和民盟的一致反对,如周恩来在次日发表声明说:“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众,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摘编自罗昊《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材料三   1954年5月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 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又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和军队及华侨单位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 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 5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宪法。1954年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3次扩大会议,决定于1954年9月15日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摘编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和国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表中反映出的信息并加以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党“制宪国大”相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召开的意义。
2023-10-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部分),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第10章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
……
第11章和平之光的再现
35.马歇尔紧急使华
36、再度开始的和谈
第12章在和平的浓雾之下
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
40.“和平民主新阶段”
41.“和平前最后一战”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023-10-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