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材料一   抗战胜利之初,中共的土地政策“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要求“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1946年初,内战阴影正在积聚,中共认为“如果在解放区内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使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五四指示”,规定分配地主土地,绝不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动富农土地;对于地主中抗日军人干部家属、开明士绅和中小地主应予以适当照顾。”考虑到内战尚未全面开始,中间阶层对激烈的土改有较多的疑虑,“五四指示”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较为宽松的方式。

——摘编自汪朝光著的《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三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随之而来的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经营,不受侵犯。《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和比较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到1948年底,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加速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材料五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1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战争立刻开始渡江作战。4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六   1949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之初,中共继续实施减租减息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五四指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三,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
(6)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7)根据材料六,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历史纵横*
(8)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023-10-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4·纲要上第2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1948年,民主派普遍认为,所谓“民权”,变成了官权,变成土豪劣绅的权,地痞流氓的权。民族资产阶级更相信国民党是官僚资本、豪门资本的代言人。农民则对于长期盼望的平均地权彻底灰心。据此可知,国民党(     
A.开始摒弃新三民主义B.统治已呈现全面危机
C.初现专制独裁的面目D.所属阶级利益发生改变
2023-09-29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3 . 1945年10月24日,陈诚和张群在蒋介石官邸汇报中报告“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等种种不法情形”,使蒋“闻而怒甚”。他致电京、沪、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希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所有各种办事处之类大小机关名称,一律取消封闭。”,由此推知(       
A.民族战争的形势不容乐观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C.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023-09-08更新 | 270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4 . 某史馆工作人员回忆到:民国三十七年,譬如你去洗染一件衣服,明确的标价已不用当时的钞票标明,而是用大米。当时在闹市区还出现了一种行当,这种行当的人不断叫喊着:“钞票换银元啦。”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日伪加紧对沦陷区经济掠夺B.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局面
C.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发展D.银元成为官方的流通货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国民政府在十四年抗战中已成为民族存亡的重要象征,但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们对于重新归来的国民党的热情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迅速冷却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幻灭感显得尤为强烈。这反映出(     
A.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B.国民党的沦陷区收复举措失当
C.民众和平与民主梦想彻底幻灭D.社会民生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
6 .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中央局明确指出:“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及房屋、牲口、耕具和所有群众从地主手里拿过来的东西,包括“内瓤子,的金银元宝。”“原则是消灭地主、消灭赤贫、发展贫农,一定把果实分配给贫农。”这些举措(     
A.适应了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B.促进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完善了“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D.保障了民族战争胜利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日伪纺织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如表所示为1947年中纺公司各厂纱锭、布机数在国统区(三市一区)总数中所占比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统区(     
地区纱锭布机
中纺(枚)全体(枚)中纺占全体百分比%中纺(台)全体(台)中纺占全体百分比%
上海866276221264839.2141702382259.5
青岛30304633584890.26908716896.4
天津33287239058985.28640884097.7
东北14419914419910026042604100
A.上海经济地位下降B.官僚资本开始崛起
C.社会危机趋于加剧D.城市工业快速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学者记载:1946年国民政府之国营中纺公司每天生产20支纱700包,这个产量只抵全部纺锤生产量的18%,且产品质量极劣。该公司有条件纺40支纱,却只生产20支纱和16支纱,而政府补助从未间断。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意图推动官办企业进行技术革新B.吏治腐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C.强化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工业空间D.迫于美国压力限制民族工业
9 .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年底,津、沪、穗(广州)等20多个大城市倒闭的工商企业有27000多家,到1949年,整个轻工业生产比全面抗战前减少了30%;重工业生产减少了70%;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严重危机,耕地荒芜,产量骤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B.日本侵华战争的持久化
C.国民党的恶性通胀政策D.内战和国民政府的独裁
10 . 对下图的寓意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党发动内战必将失败B.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C.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D.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