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02日毛泽东就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的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收录在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

材料二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195210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在断水断粮14天的情况下,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阵地屹立不失,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高地主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根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简要说明这封电报在研究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全面,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下图所示史料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采取的重要措施(部分),据此推断这些措施集中实施于(       
在政权建设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把农村工作的重心放在构建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上面来。
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2023-09-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诗词是见证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史料。下列诗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④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2021-03-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彭德怀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据此判断,抗美援朝战争的价值体现在
A.“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B.“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开幕当日,伊拉克代表贾马利的发言用了很长篇幅来攻击共产主义,他要求人们对共产主义采取“防御措施”。后来又有一些国家的代表加入了贾马利的行列。关键时刻﹐周恩来提出了著名“求同存异"命题。他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摘编自《解放日报》2015年4月24日)

材料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同时,“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2016年6月2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求同存异”的具体内容,并指出这次亚非会议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上海精神”的两个开创国,并简要评价该精神指导的第一个成功实践。
6 .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2018-10-25更新 | 2974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