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能充发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但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2/3参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于罢免。在美国历史土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美国国会山上的这庄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当时美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在这里也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且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的职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4)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哪些认识?
2024-03-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D.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4-03-21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2年至1953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制定了“中国通史陈列”的新原则,即“把主要力量放在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上”,增加以汉画像石等为载体的牛耕图和收获图,减少展示文化艺术或宫廷生活的陈列品。这一举措(     
A.体现出文化建设坚持为民服务B.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印证了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折射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割裂
4 . 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是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2024-03-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则通讯稿

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

新华通讯社记者  任家骥  著文

在晋中平原的腹地,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以无比的热情建设起自己的工业。每天成百辆的火车不分昼夜地开到建设区……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

早在一九五0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了犁耙,走出了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他们都知道建设这个工厂就是在建设他们自己的生活。

往年在农村里最行销的是粗布和土布,到了一九五二年的秋天,全国各个村镇上行销的是漂白布、花布、蓝细布、府绸。今后这一工厂所生产的机器每年将装备五个到十个新型纺织厂,以便人民有更多更漂亮的布匹,

在建设这一工厂的第一年度,由全国各地运到这里来的物资就有四十万吨。新的、现代化的机械减轻了,或者代替了工人的体力劳动,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苏联经验,加速了这个工厂的建立。厂里的专门技术学校,培养了各式各样的工人。……昨天还在技术学校学习的小姑娘们,今天已经成为新式精密机械的管理者了。……这个母亲工厂将很快的哺育出来大群的子女工厂。

——原稿刊载于《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有刷减

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风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16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A.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D.遏制世界战争潜在力量
2024-03-16更新 | 50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9年,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学会的东西”是指(       
A.组建联合政府的策略B.开展土地改革的方式
C.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的能力D.动员民众参与革命的路线
2024-03-16更新 | 43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反映了1954年到1955年英国对华贸易状况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B.日内瓦会议顺利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2024-03-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的丰产,黄泛区形成于1938年河南中牟县黄河的决口。国营黄泛区农场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场土地分布在河南西华县南部和扶沟县西北部。那里气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黄河淤积土,地势平坦集中。在1951年麦收时,农场组织了麦收指挥部,拟订了详细的麦收计划,全场各单位,直到生产小组,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制订计划和工作进度,做好拖拉机和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的检修、运输工具的配备和康拜因试割等准备工作。在1951年的麦收、夏耕和秋种中,全场职工展开爱国主义丰产竞赛运动,如屡夺红旗的孙海山康拜因小组利用六号拖拉机康拜因收麦,创造了二十四小时收割小麦79050斤的新纪录。

8450亩土地上,农场每亩平均达到209斤的高额产量。比较河南全省总平均产量高出一倍,比较附近农民亩产量高出百分之四十。农场的丰产成绩,使附近的农民开始看到中国农业的美好远景。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学习采用农场的农业科学技术。

——据李春桂柳培良《国营黄泛区农场创造了小麦的大面积高额产量》,《人民日报》,1952228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丰产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新闻的意图加以解读。
2024-03-13更新 | 34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覆盖了亚洲、非洲、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1950年到1960年6月底,对外经济援助金额达到40.28亿元人民币。1971年,中国签订的各种对外援助协定总额共计74.25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支出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这反映了我国(     
A.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融入经济全球化C.开展全方位外交D.积极改善外交关系
2024-03-12更新 | 362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