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

   
图1:1953年,俞云阶作

   
图2:1954年,丁浩作

   
图3:1956年,林锴作

   
图4:1956年,俞云阶作

以“时代与女性形象的塑造”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28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粮集团大事记

1952年“中粮”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成立,主要发展农粮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此后长期隶属于对外贸易部管理。
1965年公司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国内有40多家分公司。
1979年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通过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年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由营管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年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1949-1998;1999—2019)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粮集团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2024-02-27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场寒衣劝募运动

1950年夏秋时节,淮河流域的皖北、苏北、河南和永定河、大清河流域的河北地区连降大雨并形成一场大范围水灾,洪水泛滥“延绵数百里”,造成耕地被淹、房屋倒塌,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党和政府一方面领导人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另一方面为解决突民普遍缺乏过冬寒衣的问题,开展了一场“历史上空前地全国人民互助互济”的寒衣劝募运动。1950年9月18日,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灾民寒衣劝慕总会(以下简称寒衣劝幕总会) 在北京成立,以董必武为主任委员,张治中、许广平、杨立三为副主任委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便募得寒衣688.75万余套,灾民的寒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场运动成为新中国救济工作“城乡互助” “自救助人”的“辉煌的范例”。有灾民感慨道:“共产党领导的天下真和一家人一样! ”

——据章舜粤《1950年寒衣劝募运动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寒衣募捐运动”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商业在社会商品总批发额中占67%;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其中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所占的比重如表。据此可推知(     
工业部门所占比重工业部门所占比重
电力36%水泥26%
煤炭28%机器及机器零件50%
硫酸27%棉纱47%
烧碱59%面粉79%
卷烟80%火柴81%
A.私营工商业作用不可忽视B.国民经济获得恢复发展
C.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进行D.经济建设任务举步维艰
2024-02-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年来,口述史再次得到快速发展,它发掘、整理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述者:杨玉环,1939年出生,居住在沈阳市北陵乡上岗子村,9岁时曾到一户何姓人家做童养媳,解放时回到自己家里。

整理者:姚力。口述内容:

一过了年,家家户户男的去开会,写牌子、木头桩子,下头放粮、分地。我还记得大家分粮。老张家有钱有粮,但粮食、好东西都拉到城里去了,家里剩下老太太和我二姐。这个二姐是我大姑的女儿,原来也是童养媳,后来上了头(正式结了婚),但她当家的娶了二房,让她住磨坊,挺受气的。来了个八路军小丫头,到了老张家,告诉我们说:“粮食往外拿,往外搬,有啥拿啥。”我二姐却说:“就这些了。”我听了挺生气的,心想:“你怎么还向着他们说话呢?”小八路说:“这是什么粮食?好粮食呢?往外拿。”那年俺们家分了一垧(十亩)地,还分了三亩不好的,在壕沟外的坟圈那里,只能种荞麦,这日子就好了。1949年开春就自己种地了,就不上人家受那个气去了,心里头高兴劲就别说了。

1952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冬天就走上合作化道路了。开始入社,我二哥入了,我妈也入进去了,那都是自愿的。那时候,有钱人不愿意入,愿意自个干。我愿意入,到工作队登记,人家告诉我:“你不行,才十五岁,不够十六周岁,不到入社年龄。”我就说:“我今年不够,那这冬天能干活吗?你不得明年才干活吗?到了明年春天我不就十六岁了?”就这么给我写上了,不两天,就正式批准了,我就入社参加革命了。先是小组长,领着妇女干活。1957年又选我当妇女队长,管妇女工作,那时开会特别多,有时候是总支,有时候是共青团。晚上开会回来,得走八里路,还穿坟地。我啥思想你们知道吗?就是报恩思想。

--《老照片》(第57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农村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2-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3年,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小农经济下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低水平与工业化对它的大规模需要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毛泽东意在强调(     
A.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的协调性B.改造农业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D.缓解城市粮食短缺的重要性
2024-02-0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购统销(1953-1992年)

材料一   1953年)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被称为“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1984年,中共中央指出,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到年底,统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1985年,中共中央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由市场定价,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

——摘编自王瑞芳《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


结合所学知识,以“统购统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确立了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的方针。该方针(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一切势力B.被喻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D.获得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0年,国家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券(下图为样币),并规定公债的募集及还本付息均折成实物计算,以避免债券贬值。此举旨在(     

A.稳定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B.尝试币制改革打击投机商人
C.动员民众消费推进国家建设D.增加军事投入保卫国家安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集中有限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是(     
A.银元之战B.米棉之战C.土地改革D.一五计划
2024-02-04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