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2-07-21更新 | 29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古蔺县蔺阳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国歌更是如此。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6年,找国清朔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郑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帝国第一首国歌的诞生反映的历史主题,分析清政府以《巩金瓯》作为国歌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危机,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是怎样筑成全民族抗战“新的长城的。
(3)有人说,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请结合材料三的图片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2021-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物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

材料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

材料四: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食1.95亿吨1930
棉花164万吨2693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7-05-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