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同纲领》规定,外国凡依靠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一切特权必须取消;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必须由国家统一经营;一般企业在服从人民政府法令的条件下允许其存在,但必须接受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由于人民政府取消帝国主义特权,控制对外贸易、监管重要物资的生产和销售,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这些外国企业已陷入困境和停顿状态。……到1952年年底,中国政府通过管制、征用、代管、转让等方式,使有关国计民生和带有垄断性的外资企业,如煤矿、石油、造船、机器等重工业企业全部脱离外国控制,内河航运设施也全部收回。

——摘编自程中原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邓小平反复宣讲: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吃了闭关自守的苦头;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19785月,以谷牧为首的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出访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五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家级政府代表团。临行前,邓小平特意要求代表团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了进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最大亮点就在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和运作。

——摘编自李安增、李先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2-08-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255日至10日在广州东园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5人,代表15个地方团组织、5000多名团员。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等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制订青年团的纲领和章程,建立团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在会上做了《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演讲,达林在会上作了《国际帝国主义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演讲。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纲领。纲领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最终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会议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材料二   中国共青团历史上经历了四次更名。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751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祝词,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向大会做了报告。“三大”召开时,全国团员人数已壮大到2300万人,基层团组织达92万个。为了确切地反映我们团所担负的政治任务和广大团员的意志,大会一致通过了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这是中国共青团的第四次更名。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青团第四次更名的原因。
2022-07-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统治危机,中国并没有放弃内部的矛盾而达到一致对外,清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内部的安定,这便导致了中国近代外交陷入了双重困境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再随着帝国主义的强迫,中国向西方国家派驻了公使,这种一来一去在形式上有了互换使节的建制,但在根本上并没有平等可言,只是侵略者对清政府无理压迫的结果。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曾国藩等认为:外要和戎、内要自强。换言之,就是要在牺牲部分利益的前提下赢得时间,抓紧一切机会发展强大自己,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中国近代外交,是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一种缩影,这充分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卖国投降的屈辱行径,这在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将是最可耻的一页。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19491月至8月,在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期间,中共直接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如何处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议题。在给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刘少奇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继承旧约;二是重订新约;三是暂时维持条约的原状,在适当的时机重新加以签订。斯大林也表示:"新中国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订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双重困境"并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022-02-1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