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政治系统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政治文化的取向模式,在于由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否则政治系统本身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与意义。

——摘编自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围绕“政治现代化的特征”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2017-05-19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高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3 . 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
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
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
共产党132912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 .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5 .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
A.革命主要对象前者发生了转变,后者没有发生转变
B.革命指导思想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C.领导力量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D.革命的动力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6 . 著名学者林岗在《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中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治程序。”根据这一观点,“主权重建”开始的年代和标志性事件是:(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78年改革开放
D.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7 .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8 .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一届人大
1954—1958年
二届人大
1959—1963年
三届人大
1964—1975年
四届人大
1975—1977年
五届人大
1978—1982年
54115

A.一届人大接受《共同纲领》为国家的施政纲领
B.二届人大期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写入宪法
9 . 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
④民国1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