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画·宣传画的书名
斯大林、毛泽东引导我们胜利前进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我们共同反对侵略战争,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
中朝部队前线胜利联欢
西藏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农民阅览室
合作社的庄稼是头一份
农业生产合作社好处多
工人新村

——摘编自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编:《1952年全国新书目录(七月至十二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出版的“年画·宣传画”的创作背景。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能收录于该书的“年画·宣传画”,请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要求:作品设计要有史实依据;理由阐述应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总结民国以来的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因此,孙中山指出,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绝不应仅限于推翻一个皇帝。

——摘编自纪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二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三   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为“掘起地底陈土”所做努力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的中国政治“进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进化”形成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真正继承并完成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观点。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悲鸿(1895——1953 ),江苏宜兴县人,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启示而步入画坛。1919年起留学法国,师从精于古典画风的达仰。1938年,他创作了《负伤之狮》,画中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画作。1940年他创作的《愚公移山图》,既有中国画线条的白描勾勒,又有油画透视关系和明暗效果的体现,这是一幅生动有力的人物群像图,画面动静结合,画中人物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劳作,体现了人们众志成城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他从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深入人民生活,表现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人物,为自己开拓了崭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战斗英雄》《毛主席在人民中》《劳动模范》等。

—摘编自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悲鸿艺术创作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悲鸿的艺术创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