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生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1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它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社会的纲领,吸引了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把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它自19221月至19232月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3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统一战线。由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出现了革命的高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开创民主革命新局面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所说“写在人类历史上的工作”的伟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历史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10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天安门广场三十多万群众欢声雷动。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人民英雄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谈谈你对“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制上扫清了障碍,自 1952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实现了对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起起了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严重的忙乱现象。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决议要求:要诚心诚意地、踏实地学习苏联,领会苏联经验的实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赵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认识。
4 .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民主宪政与民权平等、民富国强与民生幸福”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奋斗不息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宣告中国结束屈辱历史、赢得民族独立?谈谈你对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2)民国初年带有一定的宪政色彩的法案是什么?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978年以来中国探索出的民族复兴道路是什么?
(4)结合上述分析,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020-02-0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啊,难忘那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难忘那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难忘那回归盛典的升旗,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

——歌曲《灿烂阳光下》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2)依据材料中带“·”的词语,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独立解放、走向民族富强、争取祖国统一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3)歌曲深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请谈谈你的体会。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成中文)对党的纲领有如下的说明:(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暴风骤雨,中国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一天,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那一刻,举国欢庆,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来庆祝这个伟大日子。

——摘编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理论来源,并写出其诞生的标志。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3)请将材料三的空白补充完整,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018-06-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海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

—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8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ꞏ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9 . 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洋务”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

——节选自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华章》2012年第29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2)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2018-04-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努力。……在新中国建立后,老一辈的革命家们又结合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材料二   2010年3月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众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试举出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政治”方面的努力的史实。(两例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出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2016-11-18更新 | 8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安徽红星、安工大附高二下学期期中考理科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