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81 道试题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材料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材料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谈一谈】

材料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说一说】

材料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3-05-1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材料   “罗马法包含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谈一谈】

材料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请回答: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议一议】

材料   第一条:“经国王公布的法律,在法国全境内有强行力。在王国各部分,自公布可为公众所知悉之时起,法律发生强行力。”

第八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五百四十五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财产)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摘自《拿破仑法典》(有名《法国民法典》)


请回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的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2023-04-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3 . 谈一谈

在明王朝统治中后期,考核官吏的制度混乱不堪、大多流于形式,张居正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官吏考察制度——考成法。其内容可概括为两条: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酌量道路远近,事情缓急,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之事,逐月检查,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如未按期完成,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制罪论处。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并对违限事例进行议处。内阁亦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自张海流《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居正的考成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3-03-20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4 . 法律与教化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相辅相成的手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引礼入法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材料二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材料三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1)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回答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的主要原因和措施?请写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并指出其法律体系包含哪些部分?
(2)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谈一谈你对“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的理解。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谈一谈】

精明的古罗马政治在征服地建立了公民制度,赋予他们“伙伴关系”,使他们在土地分配、军队服役和获得战利品等方面享有权利。尽管罗马人毁灭了征服地的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和科技,但却将其中实用的部分为己所用。他们将数学用于测量,精确地计算帝国的国土而不是靠抽象的逻辑。罗马的地图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今时之有与往昔之地有何关系?如何将地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们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法律和建筑领域。他们建造了伟大的水渠工程,他们的立法思想吸收了凯尔特人和拜占庭的法律模式并影响了后来所有的欧洲国家。

——维森特·韦格《绘出世界文明的地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文明的认识。
2022-09-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6 . 【谈一谈】

材料   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他刚刚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了。以智能化技术为牵引的这场新科技运动,犹如一场“风暴”,席卷各个领域,预计会在21世纪的前半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技术不同,是以模拟人的智能、替代人的智能,甚至改变人的智能为特征,把智能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从而开启发展的新境界,造成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大变局。从以往的发展看,新的科技革命总是会推动新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这场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智能化不仅创造更高的效率,而且创造更新的方式。鉴于此,乐观者认为,传统生产方式所存在与积累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缓解,甚至得到解决。比如废气排放问题,智能化可能会使得能源利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等等。

——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革——世界与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科技革命的理解。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谈一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清朝强盛时期的行政效率要高于明朝”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8 . 【谈一谈】

在商代,本族即所谓内服,臣服于自己的其他部落氏族即所谓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管理,在中央政权下设“百姓”从事基层性的管理事务;外服则分封原部落或氏族的首领,由其自行管理。如商代时在西方分封姬周,就是外服的分封之例。当时,商王室在本族内服的统治还较为严谨,但外服诸侯与中央的关系则十分松散。一般来说,外服官对于商王室,只承担缴纳贡赋、随王出征、祭奉商祖这几种义务,商王则有保护外服诸侯的责任。至于外服区域内的政治、行政与管理,商王不加干涉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谈谈商朝内服与外服之间的关系。
2022-08-30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2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10 .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无比精彩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汇编了一部完整的法国社会的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

(1)依据材料指出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评价,谈一谈恩格斯评价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明清小说中出现的弃儒从商现象应该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部分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出身书生,他们放弃了以读书、应举为职业的生涯,而以经商作为自己的谋生之道。但传统的儒学教育和儒家思想对他们的经商活动仍产生着深刻影响,他们中的不少人贾服儒行,儒商结合,致富后又努力复归于儒业。小说家在对人物的弃儒从商行为表示同情和认可的同时,也依然表现出一种儒重于商的传统意识。

摘编自唐林轩《略论明清小说中的弃儒从商现象》

(2)结合所学,运用恩格斯解析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方法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1915年到二十世纪20年代初,围绕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优劣问题,中国文化界曾展开过一场论战。李大钊提倡青年人全力以赴学习和研究西方文明,主张“竭力以西方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杜亚泉则认为,欧战的惨烈使“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不能不产生怀疑,“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吾国固有之文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诸大端),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3)从李大钊和杜亚泉中任选一人,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其观点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

2017-11-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6-2017年高二下学期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