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基层治理】

材料一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党党代会通过的决议强调“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凡省内之国家行政,悉受中央指挥;凡地方自治与建设,悉归各县办理;省只为县自治之监督”,要求“制定县组织法及县自治法,并以行使直接民权之知识与方法,训练全国人民”.《县组织法》规定,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县政府不是代表本县民众的利益,而是代表上级政府意志。关于县政府的职权,规定“受省政府之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1934年,国民党通过了《修正县自治法及其实行法要点》,将“联保连坐”式的“保甲制度”推行至全国.国民党地方自治没有产生任何实效,其乡村改造计划最终失败.

——摘编白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材料二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主要特征。
(2)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2-11-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223日至31日,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所作的决定要点如下:……发展教育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量举办业余补习教育,开展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对原有老解放区的教育,以巩固与提高为主,关键是解决师资和教材问题,改进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轮训和在职学习,培养称职的教师。对新解放区的教育,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他们逐步建立革命的人生观,逐步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革命的政治学习。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反对书本与实际分离的教条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必须改进考试制度、学校的管理,必须贯彻与实行民主集中制。应设法改善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2023-04-11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博览会事业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以调取全国工艺出品及天朝产物,供人观览”。稍后,各地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主要有1906年的“天津劝工展览会”和广东商会创设的商品劝工场。1908年江苏农工商务局创办商品陈列所,以振兴实业。1909年,江南商务总局开设江宁商品陈列所,以搜集国内外商品普及工商知识为宗旨。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参观人数达20万人。

——摘编自魏爱文《清末商品赛会述评》

材料二   1949—1957我国大型展览会统计表

时间名称简介
1949年9月天津工业博览会参展工厂1700余家,展品有8000多种,参观人数约70余万人,初步展示了我国工业的雏形。
1950年12月北京抗美援朝展览会以实物和图片展示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952年2月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全国各省市举办31起,其中21个展览会的观众达1070万人,促进城市工业品下乡和农村土特产的推销。
1954—1956年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巡回展览,共1125万人观看展览。
1957年2月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接待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六千多名外宾,“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缺吃少穿之说”。
1957年4月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商品12000多种,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2736人到会洽谈,成交额为538万美元。

——据夏松涛《传承与嬗变:建国初期展览会的发展演进(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博览会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建国初期博览会事业与晚清相比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4 . 在中共党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工作重心转移,每次转移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中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座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该讲话出台的背景是
A.国民大革命失败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C.“文化大革命”结束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2020-06-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制上扫清了障碍,自 1952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实现了对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起起了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严重的忙乱现象。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决议要求:要诚心诚意地、踏实地学习苏联,领会苏联经验的实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赵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7 . 曲线图和历史绘画都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但是如果绘制失当的话,反而可能会让我们误解一段历史。著名油画家董希文1952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曾因种种政治原因而饱受磨难,屡遭改动。图一、图二是遭改动的油画局部。197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图三是恢复作品的局部,中国革命博物馆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的历史背景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A.粉碎“四人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C.刘少奇恢复了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D.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7-12-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3
8 . 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9 . 《建国大业》以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段史实最能体现
A.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B.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民主力量的胜利
C.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于抗战胜利后D.民主党派是创建新中国的主要力量
10 . 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客观的反映某些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教育方法是讲求民主和教育个别化;雅典的教育虽然民主,但雅典社会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以至于很不重视女子的教育。
——摘编自《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理论发展》
材料二 卢梭认为儿童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自然人概念。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教育”就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摘编自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我国某时期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雅典儿童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三,推断该史料可能出自哪一时期?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016-12-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