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在东交民巷发布的一张布告:“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驻守在高墙大院里面的外国人被“请”出东交民巷,踏上“故土”的老北京人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反映出(     
A.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主权独立B.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C.“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具体体现D.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2-09-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出以毛泽东为主任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826日,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上对《共同纲领》……定位做了区分;纲领中只说现阶段的任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都具有过渡性,这在新政协筹备会筹备阶段就确定了的。在《共同纲领》的起草过程中,毛泽东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以加求它能“照顾四面八方的利益”,能使“每一个方面都会赞成”,以成为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可行的施政大纲。

——摘编自肖建平《“社会主义”与<共同纲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政协,团结各方,开启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推动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经过7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在政权上实现了广泛的政治联盟和社会联盟,在党派关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民主的实现方式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得益彰,人民政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制安排。

——摘编自吕忠梅《人民政协制度的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的性质,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协性质的演变及“中国特色的制安排”所秉持的基本原则。
2022-09-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1949年前后中国民歌歌词云图。图中的变化(     
A.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B.有利于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C.表明“双白”方针推动了文化繁荣D.反映出新旧文艺观念冲突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2022-09-11更新 | 2823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这反映出当时( )
A.新生人民政权有广泛的代表性B.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
C.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D.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落实
2022-08-28更新 | 1873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政协会议(制度)几次实现历史性转型,如北平政协会议相较于重庆政协会议、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职能和性质的转变等。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政协会议演进示意图。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政协发展的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1948年,中共中央在华北地区筹建新政权,认为其组织既不能照搬苏联,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议会制,而应普选实行人大代表制,在刚接管的新城市,先召开各界代表会议,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A.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打下基础B.反映了党走向执政的探索
C.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D.吹响了向全国进军的号角
2022-05-24更新 | 78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其创建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9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据上述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的图片,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

时间

法律

内容节选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如何逐步建设起来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