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倒溯思维,即逆时思维,是历史思维的一种方式,这种思维可以“由已知推向未知,由后代推向前代,由当今推向过去”。对以下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三年以来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三年以来解放军英勇斗争使得全国大陆完全解放
C.三十年以来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D.一千八百四十年来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2022-11-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更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摘编自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集中体现在以普选为基础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两个方面。为了在选举中也实现“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这样的模式,实际就是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全民参政的民主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共产党治下各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中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材料三   多党合作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功能。第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而言包括拓展了政治参与,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构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等。第二,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角色,信息提供者角色,民主监督者角色。第三,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动员,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第四,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各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摘编自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兵役动员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为申(1909-1966),新中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防治、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大量廉价的抗生素。而药品进口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的张为申冲破阻碍,决定回国。从菌种引进、培养、发酵、中试到药厂工业化生产,张为申皆亲力亲为。1958年,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生素工业化生产之路,使青霉素成为物价廉的“当家药”。1958年初,张为申获得苏联赠送的红霉素菌株。红霉素等他抗生素也在他的努力下,迅速实现工业化生产,使脑膜炎、肺炎等恶疾有了效的药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迅速达到1957年的57岁称中国医药史上的伟大壮举之一。此外,张为申举办了多期全国抗生素讲习,形成了健康发展的抗生素专业队伍。

——摘编自于滨等《张为申——中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引路


(1)根据材料,概括张为申对新中国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为申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2-06-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有一百多万军队、一亿多人民时,“在蒋介石的力量更加缩小、削弱,……无联合可能时,就要如此做,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按照毛泽东的论述,这一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将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
A.抗日民主政权B.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C.民主联合政府D.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2022-05-17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宇华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不少仁人志士把民主政治、民主国家的建设看成是只要努力就可以一举成功的事。第一种是“议会论”,以为只要建立像西方那样的议会,民主政治就会立即实现。第二种是“革命论”,认为一旦推翻了清王朝后,成立共和政府,建设民主的种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中国就将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国家。第三种是“宪法论”,以为制定出一部民主宪法,便可以铲除封建专制势力结束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使国家迅速走上民主的轨道。

——徐宗勉《关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点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实质的民主,即国家权力归人民掌握,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创造真正民主。毛泽东就明确认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条件完全不同于当时的苏联,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中国的民主,不但不能采用欧美式的,而且也不能采用苏联式的民主,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形式,而应该采用第三种形式,这就是基于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形式。

——林尚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形成结论。)
6 .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六)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节选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材料二: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12月4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发表此文前解放战争战局的重大进展。根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阐明的建立新中国的新方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简述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候起,就注重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对旧中国的改造,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领导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的社会改革。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简表
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
工矿交通企业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工矿交通企业残余反革命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系统清理,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婚姻制度民主改革1951年5月,《婚姻法》正式实施,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引发了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的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所属国民对公共形态上的制度和法律权威的效忠。具体来说就是效忠于政府、政党、宪法、法制、经济生活以及产生这些公共权威的人民。“国家认同”可以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接受和尊重;二是对国家地域范围内共同经济运作形态和经济活动的接受与服从;三是对形成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与公共权威密切相关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民族特性的尊敬与忠诚。在现代民族国家系统中,塑造和维系国家认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民族主义。……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而国家认同又在相当程度上在现有民族国家内部取代、并超越了民族认同。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任何民族认同的最高归宿,都是建立起符合民族利益、并能最终有效保护民族利益的国家机构以承担和履行国家主权。

——摘编自马建楠《浅谈我国的国家认同》


请从“国家认同”的角度设立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点鲜明,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严谨)
9 . 下表是新中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这表明当时中国
类别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4人21人109人
民主人士数2人11人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A.民主党派掌握了国家政权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得以实现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确立D.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初步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博览会事业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以调取全国工艺出品及天朝产物,供人观览”。稍后,各地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主要有1906年的“天津劝工展览会”和广东商会创设的商品劝工场。1908年江苏农工商务局创办商品陈列所,以振兴实业。1909年,江南商务总局开设江宁商品陈列所,以搜集国内外商品普及工商知识为宗旨。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参观人数达20万人。

——摘编自魏爱文《清末商品赛会述评》

材料二   1949—1957我国大型展览会统计表

时间名称简介
1949年9月天津工业博览会参展工厂1700余家,展品有8000多种,参观人数约70余万人,初步展示了我国工业的雏形。
1950年12月北京抗美援朝展览会以实物和图片展示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952年2月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全国各省市举办31起,其中21个展览会的观众达1070万人,促进城市工业品下乡和农村土特产的推销。
1954—1956年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巡回展览,共1125万人观看展览。
1957年2月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接待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六千多名外宾,“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缺吃少穿之说”。
1957年4月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商品12000多种,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2736人到会洽谈,成交额为538万美元。

——据夏松涛《传承与嬗变:建国初期展览会的发展演进(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博览会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建国初期博览会事业与晚清相比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