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在新占领区指派管理人员时经常有地缘的考量,省以上的军政大员以当地人治理当地,区县一级的行政干部多是外来者。这一做法(       
A.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B.加速了解放全国步伐
C.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2024-02-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符号的历史演变

1922年受苏俄国家理论的影响,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自由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追求的“新中国”国家目标,由于已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并未提出新的国家主张。
1927年中共五大提出要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权同盟,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叛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崭新的“苏维埃新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概念设想走进全面实践之中。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在实践中逐渐被“三民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45年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又加入了“各民族自由联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更加明确和成熟。
1948年“三民主义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已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成为中国革命的新指向,不久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概念。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就其“新中国”国家概念给出界定,“新中国”符号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以“‘新中国’符号·中国政治道路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康雍乾嘉四代,清朝国力达到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清代统治者在接受强势外来者挑战的影响下,对于国家疆域的认识和观念已大异于前代王朝,虽然有时还很微弱或时隐时现。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

——摘选自中共某次会议的报告

材料三   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下面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表

时段(年)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或地位
19491978是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的编外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认识也较为“冷淡".
19791992有选择、有条件地接受既有的国际规制和秩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1980年在WB.IMF恢复了合法代表权;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32012承担国际责任,体现大国风范,在地区甚至全球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保持人民币不贬值;1999年加入G20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全面建成。
20132018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家角色表现为引领者,为国际事务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整理自《中国“国家角色”变迁:从参与者到引领者《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

(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在清朝前中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会议名称,指出材料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所反映的外交方针,为此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国家角色的变化,分析其在“1949—1978”时段国家角色形成的原因,列举出能说明2012年至今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国家角色的相关史实。
2024-0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读下图,判断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治理阶段特征的描述,符合1949—1952年情形的是(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
A.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地权归农B.政社合一、治权统合、产权总有
C.乡政转型、村民自治、“两权”分离D.党建引领、治权协同、“三权”分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人民画报》的封面,具体为:1954年8月“工人上大学”;1955年6月“祖国的花朵”。它们集中反映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传播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C.新生政权对初等教育足够重视D.新政权生机盎然的新时代风貌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协商政治”制度的发育及演变

清末谘议局1907年10月 19日,慈禧太后命各省设谘议局。谘议局选举章程规定,只有地方士绅、举贡生员、文武官吏、拥有相当财产者和有中等以上教育背景者才能成为选举人。谘议局的地位几乎与督抚平齐,即谘议局可以对省内重大事宜进行监督。“公同集议”逐步演变成地方协商政治之初始形态。
重 庆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召开,会议代表由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5人、民主同盟9人和社会贤达9人五个方面共38人组成。政协会议重点围绕政府改组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军事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五项议题展开讨论。在理性与包容的理念下通过反复协商,最终签署了《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
第一 届中 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协商政治”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光中期以来,民众的抗争事件日趋频繁……咸丰四年(1854年)底爆发的瞿振汉起义以乐清为中心,其触角伸展到黄岩、临海和永嘉大罗山一带影响温州府城,并曾与海上的武装力量“粤艇”联络。起义领导人还有过夺取温州府城进而“传檄全浙”的部署。虽然计划实施受阻,但也一度攻占乐清县城并建立政权。尽管起义延续时间不长,但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起义失败后,乐清士绅留下的记述文字,大抵持正统的政治立场,将瞿振汉起义斥之为“逆党倡乱”。民国以后,开始有人把瞿振汉称为“与异族抗衡”,光复汉族河山的“革命先烈”。此后,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看法是将其看作一场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

——摘编自李世众《19世纪中叶“儒枭”集团的崛起与地方权力角逐》(2023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瞿振汉起义看法的变化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D.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
2024-01-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年3月中共中夹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6年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指出的元朝时期的“中国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邹容和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设想有何异同,并分析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2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与社会改革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五节   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六节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3-11-28更新 | 1280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