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4-05-0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49—1956年农民货币收入状况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项目
全国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总数指数数量指数
194968.5100.014.9100.0
195087.4127.618.7125.5
1951111.4162.623.6158.4
1952127.9186.726.8179.8
1953153.2223.631.5211.4
1954167.7244.833.9227.5
1955168.9246.633.4224.2
1956194.8284.438.3257.0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根据材料,说明农民货币收入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摧毁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D.推动了农村生产力解放
2024·湖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关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一度相信“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和周恩来的工业化思路同样也还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公私企业参与、注重市场作用的渐进式工业化。但是,到 1951年底,中共高层开始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上逐渐达成共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B.受到了当时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
C.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经验的借鉴D.国民经济恢复后可解决资金困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国家对辽宁的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
年份1950年1951年1952年
比重39.6%22.7%31.3%
其变化主要是由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
C.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D.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社会改造的推动B.农业经济的恢复
C.巩固政权的需要D.工业体系的完善
2023-12-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民主德国进口的工业设备中以小型机床为主。到了1956年,中国在小型机床上的进口额降低到了1952年的水平,进口的品类也转向了高精尖的仪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中德两国关系的恶化B.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C.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D.“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就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195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提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指出我们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对国防建设给予重视。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基本建成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军队,是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上第三支强大军队。

——摘编自齐德学、丁伟《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浅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军在建设指导思想上实行过三次战略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迅速完成了从战时体制到平时体制的转变,正式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第二次转变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家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增加,我党、我军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立足于战争,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全国、全军基本处于一种临战状态。第三次转变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个判断成为党和国家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依据。同年,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把军队建设从临战状态转到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江泽民于1993年确定了新时期的战略方针,1995年提出军队建设要实行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两个根本转变”,这是第三次战略转变的继续和深化。

——摘编自赵一平《试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国建军思想出现的三,次战略性转变的国际背景,并总结这一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1952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显著增加,粮食比1949年增长44.8%,棉花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7%,这一变化(       
A.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B.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的实现D.加快了土地改革运动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