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有的投机资本家兴风作浪,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为此,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C.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选自《甘肃党史》中的一幅照片——《农民拥护土地法》。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A.促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得以恢复B.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C.致使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D.推动民主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
2022-05-30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3 . 1950年我国开始较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并把投资重点放在重工业。1951年全国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基本建设工作总量中,东北分别占40.3%、44.6%和23.9%。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B.建立以东北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C.推动工业布局趋向合理D.初步改变工业基础落后的面貌
4 . 从1950年冬季开始,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到1952年底,中国大陆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
①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④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初期的“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
C.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
D.中共始终以废除土地私有制为目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北宋后期,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用以制造器皿,出现“钱荒”。在此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外贸易开通,中国现银大量外流,银价高涨,加上外国银元大量充斤中国市场,严重破坏了旧的银两制度。与此同时,由于铜矿开采量不足,出现制钱紧缺的现象,而制钱本身的一些缺点又难以适应近代贸易发展,这使旧制钱制度开始动摇。由此,清政府开始整顿币制,出现了银元、铜元与纸钞票等几种新的货币。由于没有国家银行,户部与各省均自有铸币权。不仅出现旧货币银两、制钱与银元、铜元、纸钞票等新旧货币混用现象,而且各处所铸货币的成色、分量也是参差不一,币制混乱。但中国自铸银元的出现,毕竟加速了银元替代银两的步伐,也为清末银本位制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四平、李细珠《张之洞与晚清货币改革》

材料三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

——摘编自陈雨露《人民币读本》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自铸银元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币发行的意义。
2020-02-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100)这表明我国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8 . 1950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表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适应“一五”工业化需要
9 . 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1931、1942、1950、1953年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结合历史背景可知,1950年的土地政策是
A.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保障农民及地主的地权、财权、政权
C.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