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起,中央政府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机床等八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由中央进行差额调拨。“一五”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这种调整( )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的局面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2022-07-27更新 | 1187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2 . 朝鲜战争结束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战时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材料可以用于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解决了新中国的安全问题B.拖延了新中国的经济恢复
C.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022-03-16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长津湖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价值在于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C.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和平建设环境
D.极大地改变了联合国内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1953年张乐平创作的年画《妈妈安心去生产》。该作品
A.说明了女性开始成为生产的主力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精神指引D.倡导了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社会新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农民的人均货币收入是26.8元,与1949年的14.9元相比,农民的消费购买力空前提升。农民生活改善,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银元之战”
2022-01-2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0年3月3日,中央政府统一全国物资调度,逐步建立起了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的体制。这(     
A.推动了“银元之战”的胜利B.消除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C.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D.有利于人民政权的稳固
7 .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这一规定(     
A.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D.使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022-06-30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土地一直是亿万农民最关心的核心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中,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响亮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重要论断。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明白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刘启春《历史的选择: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各根据地的土改政策开始向彻底分田的方向变化,对地主不再给予照顾,并开始触动富农的土地,但各地土改的政策与方法未尽一致,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指导。1947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913日,通过了《____》,明确提出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废除土改前的一切债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   一九五O年六月六日至九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过去老区的土地改革,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谁胜谁负还不明朗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尽量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动员农村的人力物力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除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尽快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革命方针。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
(2)请写出材料二空格处的文件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文件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新区的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9 .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此中共中央
A.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开展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D.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经济发展方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总收入(亿元)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比上年
1966253417.3%558.724.4%
19672104.516.9%419.424.9%
19682015.34.2%361.313.9%

——以上材料据《新华文摘》等整理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2)针对材料二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谈话的思想精髓,分析“南方谈话”的意义。
2024-01-02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