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2018-06-09更新 | 3694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2019-05-14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3 . “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
2019-01-30更新 | 191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到1952年底,“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同时,国营经济成分从33.9%.上升到50%,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42%。这些变化说明
A.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开始B.一化三改造路线正在有序推进
C.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基础D.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6 . 1953年9月,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B.促使新中国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
C.推动中国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迈进
D.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
7 . 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国营机构经营的商品种类,扩大私营商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反对资本家不承认工人必要的民主权利,又要纠正工人对资本家提出的过高要求”……这些措施
A.是出于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B.目的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推动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D.与新民主主义阶段要求不一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成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各地适时展开的“时事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有了思想上的“主心骨”。许多地方将订立爱国公约与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结合起来。至195110月,全国共有2810个厂矿单位、223万职工参加了生产竞赛;农村有19854个生产小组向劳动模范马恒昌所在小组发起学习和挑战。运动成果显著,1951年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超过了1950年;仅北京21个较大工厂三个季度增产节约总值即达2195.7亿元(旧人民币),相当于146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值。鉴于志愿军作战困难和国内实际,总会呼吁发起“捐献武器运动”,到195111月,全国认缴可购买武器款项达旧币31847亿元。抗美援朝运动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赋予其时代内涵与意义,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则随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抗美援朝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2021-01-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四次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1949—195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公私比例变化表,下表反映的变化
A.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成果B.为“一五”计划实施提供了条件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反映了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材料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