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由此可知(     
194911344253.728412
195013269297.9336.13
1951143103625.949715
1952163134130.675824
A.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B.生产关系调整调动农民积极性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D.工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2024-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毛泽东的这一主张(       

A.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B.蕴含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
C.提出了过渡时期的基本要求D.致力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2年至1953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制定了“中国通史陈列”的新原则,即“把主要力量放在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上”,增加以汉画像石等为载体的牛耕图和收获图,减少展示文化艺术或宫廷生活的陈列品。这一举措(     
A.体现出文化建设坚持为民服务B.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印证了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折射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割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在提水灌溉方面,浅井使用桔棒,深井使用辘轳,利用河水使用翻车;在加工方面,脱粒用枷、脱壳用枷、清洁用飏扇,粉碎用磨、碾、碓等,都有彼此配合的农具。汉代利用杠杆原理制造桔棒和水碓(桔棒战国时已有),利用轮、轴的作用制造辘轳、连枷、飏扇,磨、碾、砻等,利用齿轮制造翻车,从而制造了一批省力、高效的新农具,为我国农具的制造和改良,使用简单机械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闵宗殿《两汉农具及其在中国农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的第一个纺织厂便是在德比郡溪流旁的水力工厂,其生产过程经常会受到季节性水量变化的影响。1784年,瓦特虽然开发出了复动旋转式蒸汽机,但仍体积巨大,效率低下。曼彻斯特市区第一座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织工厂只好推迟落成,据W·查罗娜指出,这个工厂实际开工已经是17895月的事了。

——(日)近藤和彦《英国史10讲》

材料三   19511120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当前国家的中心任务》的社论,提出:“我们必须普遍地深入地发动一个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技术革新是增产节约、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技术人员和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劳动和技术相结合,寻找更有效的生产技术。据大连、本溪等地的212个厂矿的不完全统计,1951年职工在运动中提出11600余件合理化建议,其中6808件所创造的价值约1391亿元。1954年,《人民日报》指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有了一定的资金,有了苏联的技术装备援助之后,人才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才问题,就被提到了头等重要的地位。”

——李增添《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农具发展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晚期英国工厂生产动力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从劳作方式的角度,说明工厂式生产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摧毁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D.推动了农村生产力解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1950年的宣传画《劳动英雄得奖荣归》。该宣传画反映了(       

A.国家注重引导社会新风B.发展农业成为建设重心
C.热爱劳动成为全民共识D.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115~30日“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期间中央人民政府调入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物资统计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每日调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天津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3.2亿斤,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4亿斤,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汉口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

——数据综合自《陈云文选》(1949~1956

材料二   1955年“平均每社生产11.9万市斤,其中高级社为50.4万市斤,初级社为11.6万市斤,平均每人生产粮食812市斤,其中高级社为966市斤,初级社为808市斤,……与1955年全国每农业人口平均生产粮食706市斤来比较,初级社平均多产14.4%,高级社多产36.8%” 。收入方面,1955年“平均每户收入为424元,……高级社平均每户收入为776元”。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国普遍贫困的状态,也证明了合作社的优越性。

——摘编自《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国普遍贫困的状态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类别必需品需用品非必需品
税率(%)免税57.525355070100
主要商品农作物种子、书籍、科学仪器等农药、飞机、机车等原油、发电机等小麦、缝纫机、马口铁等燃料、麻、木材等豆类、咖啡、收音机糖、蚕茧、风灯等茶、饮料、海产品等
A.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建立贸易壁垒保护市场
C.关税制度发展较为完善D.国际政治局势有所缓和
2024-02-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据此可知(     

1950—1952年平均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即以上年为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
中国34.8136.4137.8130.3
苏联16.9122.8116.5111.5
美国8.5115.5107.1103.3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中国工业实力处在世界前列
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D.冷战制约美苏传统工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