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外历史纲要》(上)附录中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事件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195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95312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4参加万隆会议
1956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2)若为该表增补一件大事,请列举事件并说明理由。
2024-05-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辞: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3 . 制度创新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上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庸),每日三尺。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引自《旧唐书·食货志(上)》、《资治通鉴》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救济贫苦农民,而是为了要使农村生产力从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之下获得解放,以便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614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赋役制度的名称以及在征“役”方面的新规定,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中期实施两税法的直接原因和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必修一 )

材料二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材料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953年9月12日 )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中国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英雄模范和功臣,并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实行均田制时,正值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荒闲土地较多,故有条件实行计口授田的均田法。但是,随着唐代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荒闲土地逐渐减少,无法再按照均田令中的要求来授田。随着私有土地的扩大,导致官僚地主、权贵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衰退,封建政府赋税的日趋苛重,造成农民的大量逃亡,最终均田制瓦解。

——据《唐代均田制瓦解探析》等

材料二   1950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至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土地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均田制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时间事件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举行
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1953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1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为巩固政权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材料二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7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涵盖党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的众多伟大革命精神……成为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火炬。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1)在下图中A、B、D三处填入红船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诞生的对应位置,说明中共在C处开创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2)从C至A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还铸就了哪一种精神?举出一个能够体现抗美援朝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
(3)同样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共同影响?
2023-06-06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标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伟大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百年来,尽管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变迁,但一系列伟大精神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从而展现出精神谱系的一脉相承性。

——摘自王炳林《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


材料二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23日)


(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A、B、C、D四处标注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诞生的对应位置。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2)指出抗美援朝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并列举两位志愿军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49921日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49101日,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人民解放军仍在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名称,该会议所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什么?该文件具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材料二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改革综合试点。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材料三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港珠澳大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并指出为改变这种形势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世界中的地位,谈你对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