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A.平衡地区差异B.调整工业结构C.应对朝鲜战争D.恢复国民经济
2022-10-27更新 | 4115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由此可知(     
年份粮食棉花油料黄红麻糖料茶叶水果
194911318.044.4256.43.7283.34.1120.0
195013212.569.2297.27.9337.86.5132.5
195114368.5103.1362.025.0498.97.9156.4
195216391.5130.4
419.330.6759.58.2244.3
A.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B.生产关系调整调动农民积极性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D.工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2022-10-26更新 | 323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民政权的巩固
剿匪镇反
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概况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土地改革
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稳定物价
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千疮百孔;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加剧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措施(1)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________”和“米棉之战”。
(2)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意义(1)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2)到________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抗美援朝
背景(1)1950年6月25日,________内战爆发。
(2)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3)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经过(1)________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上签字
影响(1)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的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3)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022-10-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稳定市场。6月爆发朝鲜战争,10月志愿军出国。前面要抗美援朝,后面要稳定市场,两头重担,哪一头发生问题都不行。为此,中共中央确定了(     
A.“一边倒”的新中国外交方针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C.“边抗、边稳、边建”的方针D.“备荒、备战、为人民”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抗美援朝战争,自1950年6月25日起计算,中朝军队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7万人,美军的伤亡超过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人数;击毁击落敌机1.2万多架,迫使美军三易统帅。这些胜利(     
A.使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壮大B.改变了美苏武装力量对比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D.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22-10-12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孩子孩子好好睡,你娘今天去开会。开会干什么?斗争大恶霸。讲讲理,出出气,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抬起头,给你爹爹报冤仇。”这是记载在河北枣强县县志上的歌谣,此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D.土地改革运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摘编自吴超《中国社会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党和政府为应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哪些问题。
2022-10-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8 . 抗美援朝
(1)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_______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②美国操纵_______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越过“_______”,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2)时间:_______年10月-_______年7月。
(3)经过
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③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意义
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形成强大的_______,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2022-10-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稳定物价
(1)背景:新中国经济千疮百孔,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_______,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目的: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从根本上稳定物价。
(3)措施
①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_______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_______”和“_______”。
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_______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4)结果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_______得到全面恢复。
2022-10-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夏到1952年底。
(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之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
②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4)意义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022-10-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