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为了(     
A.推翻国民政府B.驱逐西方列强C.巩固人民政权D.向社会主义过渡
2022-10-1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抗美援朝战争,自1950年6月25日起计算,中朝军队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7万人,美军的伤亡超过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人数;击毁击落敌机1.2万多架,迫使美军三易统帅。这些胜利(     
A.使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壮大B.改变了美苏武装力量对比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D.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22-10-12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孩子孩子好好睡,你娘今天去开会。开会干什么?斗争大恶霸。讲讲理,出出气,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抬起头,给你爹爹报冤仇。”这是记载在河北枣强县县志上的歌谣,此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D.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0—1952年我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34.8%,同时期的美国为8.5%、英国为2.2%、西德为16.2%、法国为6.5%、日本为19.5%。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使得(     
A.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B.土地改革在各地方基本完成
C.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D.社会主义改造任务顺利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共同纲领》表述为“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到了1953年9月,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首先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此推知,中国重工业从“重点”到“优先"变化的重要前提是(     
A.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B.新生政权的日益巩固
C.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D.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50年,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武器装备世界-流的美军王牌第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这场战争(     
A.挫败了美国称霸世界企图B.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军队
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D.彰显新中国保家卫国决心
8 . 下表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看法,据此可知当时(     
领导人观点
毛泽东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五亿人口就稳定了
周恩来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轻工业的原料,输出的产品,现在很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
刘少奇农村也是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不能都拿到国外,必须拿到农村,如果农业不发展,工业的市场就不大

A.中央重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B.国内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阻力
C.政府放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主张D.政府注重激发公社生产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对普通乡民进行阶级思想教育、政治觉悟启发、组织纪律训练,同时诉诸物质利益激励、政治身份认同、情感诉说引导等。这些动员方式旨在(     
A.激发乡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
B.掀起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
C.将农民生活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22-07-24更新 | 1692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更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摘编自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集中体现在以普选为基础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两个方面。为了在选举中也实现“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这样的模式,实际就是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全民参政的民主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共产党治下各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中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材料三   多党合作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功能。第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而言包括拓展了政治参与,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构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等。第二,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角色,信息提供者角色,民主监督者角色。第三,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动员,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第四,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各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摘编自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兵役动员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