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2 . 加拿大学者认为“他(周恩来)常常与欧洲各国外交所维持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发生冲突,而当后者要加固这种不平等的模式并增强亚洲及非洲国家对殖民主义的依赖时,这种冲突尤为激烈。”下列史实中可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日内瓦会议②万隆会议③第26届联大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17-12-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17-12-14更新 | 2779次组卷 | 4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建国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该文件
A.贯彻了“一边倒”方针
B.倡导了“求同存异”方针
C.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体现了“不结盟”原则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会议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亚洲国家中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朝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是印度和缅甸。由于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从交往中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领导人是从与印度等国的交往中和从这类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态度中,逐步获取经验并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领导人认识国家关系问题的内在逻辑。

材料三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他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所述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协议中首先提出的目的何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10 . 1964年l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如图)这一事件
A.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
B.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C.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D.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017-06-03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