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0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考)
2024·浙江杭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汉朝因袭秦朝政策,法律上、社会上都轻贱商人,更是采取了许多打击工商业的措施,下列选项中,能与之印证的是(       
①推行均输平准       ②“诸色户计”       ③征收算缗钱       ④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今日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1)(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他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菜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它们普遍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300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依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为巩固帝国统治采取的措施。
(2)比较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相同点。谈谈你对战争与文明交流的认识。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5 . 茶贸易与文化交流。

材料   16、17世纪,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商品。那些贵妇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但冲的很淡,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18世纪50年代,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午后茶成为一种降重而固定的礼仪。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食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随着英国在全球殖民扩张的加快,茶叶贸易进一步扩大。正如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培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逐渐普及,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

——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工夫茶到英式下午茶》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英国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言,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学术界有以下的认识。

学者认识
张岱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张岂之“人文”精神、“自然”精神、“会通”精神
方立天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
刘纲纪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应变精神
姜汝真人本精神、自强不息、和为贵、爱国精神、大一统思想

——摘编自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从上述认识中,任选2个精神,结合所学的史实,进行说明。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7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昨日更新 | 212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

材料一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说明
理论课程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历史典籍和诗词《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汉书》《史记》《战国策》
《诗经》《楚辞》以及当时学者讲学时留下的诗赋
理学和心学的著作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
程颐《伊川语录》
张载《正蒙》和《西铭》
朱熹《小学集注》《近思录》《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录》
陆九渊《语录》
实用技术农田、治民、水利、算数、军事等
经验课程学规和学风《白鹿洞书院学规》立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

——摘编自郭明玉宋丹《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

材料二   1950年毛泽东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新中国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1)学校向工农大众开门。1952年工农子女在小学生中占80%以上,中等学校学生中占57%。

2)改革学制。1951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制度上保障工农群众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学制将干部学校、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学校置于重要地位,让广大工农群众和革命干部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

3)新建大量普通中小学,方便工农子女就近入学。

4)开展群众扫盲运动。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有2200万人脱盲。建国初,政府还接管了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逐步转变为人民教师;开展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建设一批多科次工业大学和各种专门学院;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摘自蒋纯焦《新中国70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认识。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9 .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

材料一   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图中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

材料二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铁路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一带,高山峻岭绵亘,气候条件恶劣。不少白人工人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雇用了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由于美国内战的激烈进行,美国各个方面都感到劳动力严重不足。1868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该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到筑路大军中。1869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美国大陆在经济上真正连成一片,它预示着美国行将成为面向两大洋的经济大国。……此后,中国在美国的几代移民承继了先辈们的遵纪守法、勤奋开发和建设美国的优良传统,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叶华工赴美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华工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10 . 一战与文化反思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不断学习西方文明,以求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然而一战后,梁启超亲身感受到欧洲人的失望和悲观,西方学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和批评,也使梁启超受到刺激。他考虑如何以中国文明补助西方文明。这不是以中国文化拯救西方文化,而是中西化合,建设一个新文化系统以使人类全体都受益:“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的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们的文明,又拿我们的文明去补充西洋的文明,叫它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从此,梁启超开始了他的文化自觉和中国自觉。

——摘编自单世联《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上述文化现象进行评析。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