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国家间的争端时有发生,既有历史的遗留问题,也有现实的具体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与大部分邻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边界问题,避免了争端的扩大和更大规模的冲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提出并坚持了(     
A.“求同存异”原则B.独立自主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国家平等原则
2024-03-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讲话摘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一、争取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二、开始建立东南亚和平区域,建立合作并发展它。
三、与英国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四、争取与法国改善关系,建立邦交。
五、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
A.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B.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成为工作重心
C.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为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积极的努力
3 . 1963年,周恩来在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问时说:“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问题应该由大家来共同讨论,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垄断这种讨论,甚至把有利于少数垄断者的决定强加给没有参加讨论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B.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重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2023-09-10更新 | 41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12月《人民日报》指出:加强以苏联为中心的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不但符合各国无产阶级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独立运动与全世界和平事业的利益。这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睦邻友好B.不结盟C.“另起炉灶”D.“一边倒”
2023-08-14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进步,一经推出就成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反对压迫、争取独立的有力思想武器。进入新世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现和平发展的有力武器。这反映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有利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B.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D.缓和了国际社会紧张局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2年,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与法国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建立联系,并且与锡兰签订橡胶贸易协定,同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众多国家签订了进出口协议,总金额高达2.2亿多美元。这些做法(     
A.旨在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方针
C.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D.利于打破新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局
2023-06-13更新 | 630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8 . 罗纳德·基思认为,周恩来坚持不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建立牢固的联合,既表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又是“一种战略方针”,它使中国得到更大的战略选择余地,改变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结构。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     
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束缚B.注重维护弱小国家利益
C.寻求冲破美国外交封锁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023-06-04更新 | 473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中国一系列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一些对新中国存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中国无侵略意图,共产党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上述外交活动(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B.积累了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
C.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
2023-05-30更新 | 1031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25日至2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决定召开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同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参加。4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周恩来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426日,日内瓦会议在万国官开幕。由于美国和韩国代表极力阻挠,朝鲜问题被搁置,印度支那问题成为日内瓦会议的主题,美国向法国施加种种压力,并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为促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代表团利用英法和美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分歧,在会外与英法代表频繁接触。最终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于721日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总理如是总结:日内瓦会议的成就证明,国际争端是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法求得解决的。现在世界上赞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根据吴建民《外交案例Ⅱ》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