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B.BC.CD.D
2 .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9年,来华援建的苏联和东欧国家专家达8000多人,为中国培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达7000多人,同时中国从苏联和东欧获得了4000多项技术资料。这反映出当时
A.苏联和东欧科技水平很高B.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外交战略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1954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我主办各建交国电影,文工团演出招待会,展览会等场合时悬挂国旗、领袖像的规定》摘录。对这一规定理解全面的是(       

为求对外统一起见,特规定今后在上述各种场合,凡我方主办需要悬挂旗像时,对兄弟国家一律悬三国旗、三国领袖像。即我方居中,对方居左(指旗像本身言),苏联居右。

对资本主义国家,如我必要则一律仅悬两国国旗,不挂像,我国旗居左(指旗本身言),对方国旗居右。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B.标志着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
C.意在彰显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灵活
2022-04-26更新 | 67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8年,毛泽东认为新出现的国家“既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民族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欢迎这些国家的这种中立的立场。”这说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积极地发展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C.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2-04-21更新 | 69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950年2月,中苏发表《公告》声明∶1945年8月14日中苏签订的条约、协定均失去效力;苏联把从日本人手中获得的中国东北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苏联将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这一声明
A.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通过一系列官方和民间外交活动,成功塑造了新中国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国家形象。这旨在(       
A.充分发挥大国责任与担当B.初步尝试和探索多边外交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2022-04-06更新 | 5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中苏关系]

材料一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当时,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以及与美国打交道时的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的主要依托以及贷款、经援和军援的主要来源。但在1958年后,接连发生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打金门等事件,使得中苏之间,特别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之间出现了明显裂痕。1960年到1958年,是中苏关系的冷战时期。中共发表了九评,苏共则公布了国际共运总路线,双方互相口诛笔伐,批判的火力异常猛烈。1969年到1978年,是中苏关系的热战时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双方在边境地区剑拔弩张,1969年还在东段的珍宝岛和西段的铁列克提接连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中苏间人员往来中断,双边的业务交往也只限于一点贸易和每周各开一个航班和一趋列车。1979年到1989年,是中苏关系的回暖期。此时,苏联开始调整对外政策,逐步缓和对华关系。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19903月,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表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苏联“8•19”事件后,中国外交部表示:苏联发生的变化是苏联内部的事务。中国政府的一贯点场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我们希望并相信,苏联人民能够克服困难,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保持政治稳定,实现经济发展,建立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睦邻左好原则基础上的中苏关系不会受到影响,将继续得到发展。这些做法完全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之间的论战和对抗,尽管苏联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仍然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保持了友好交往,并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依据类似原则,中国也保持和发展了与东欧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摘编自秦亚青《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演变的历程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对苏联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原因。
2022-04-02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巩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72年,我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示要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七十年代末,又提出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即致力于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A.致力于第三世界的发展B.促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C.受到了中美建交的影响D.立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2022-03-28更新 | 56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辉煌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举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1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8小岗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1980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7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2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7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从材料中提炼两个主题,并从中选择支撑主题的相关事件。(要求:主题明确每个主题至少两则事件)
(2)对上表中的历史事件用一种新的时间术语加以表达。
(3)关于新中国的历史有人以1956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也有人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任选一种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