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辉煌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举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1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8小岗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1980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7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2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7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从材料中提炼两个主题,并从中选择支撑主题的相关事件。(要求:主题明确每个主题至少两则事件)
(2)对上表中的历史事件用一种新的时间术语加以表达。
(3)关于新中国的历史有人以1956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也有人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任选一种说明理由。
2 . 有学者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某外交政策;突破了追求单方面绝对安全的强权政治思维模式,打破了国际秩序的西方逻辑,注重和提倡国际秩序的非对抗性、公正性、平等性、道义性和共赢性、强调平等、责任、合作、共赢、义利观。该学者意在说明
A.西方主导的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已瓦解
B.中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逐渐建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利于国际秩序重塑
D.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了强权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初,中国的土地和资产掌握在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通讯和水利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材料二   随着远东形势的发展以及杜鲁门政府有意将对华贸易管制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直接联系在一起,1950710日,英国内阁授权英国贸易委员会停止须发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许可证。从1951年到1952年,内地贸易在香港贸易输出额中的占比从35.96%下降到17.85%。1952年民间自行成立英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开展贸易。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代办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建交谈判,但同时却又须代表政府处理我国在英的侨务和商务问题。”

——摘编自吴浩、刘艳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4 .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这一言论表明(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
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坚定地与苏联、北越站在一起,支持北越的正义要求。同时,在各方分歧难以化解,谈判面临破裂的情况下,积极同双方代表进行沟通,最终使双方分歧得到调和,并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这反映了新中国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B.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6 . 1963年,周恩来提到中国人办外事的一些哲学思想:“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凡是对我们友好的国家,我们就以更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来而不往非礼也……退避三舍,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这表明新中国
A.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C.外交理念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D.外交方针意识形态特征较明显
7 . 据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回忆,1964年年初,戴高乐将军曾表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法国不可能不与之发生关系。戴高乐将军说:“法国应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与中国对话”。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注重发展中欧关系B.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C.得到西方普遍认可D.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8 . “一边倒”战略是新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下,根据自己的认识判断和国家利益作出的政治决策,绝不是为了防止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而甘做苏联的附庸国。这表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A.取消了西方在华的特权B.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支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1月1日,依照中英关税条约的附件规定,税率实行一年期满时,中国海关颁布新税率由8%升至10%。南京政府虽然宣告中国的关税已经自主了,实际上这种自主还受到很多牵制。1930年底颁行的海关进口税则中,规定增税的商品主要是“火柴及瓷器”,火柴、瓷器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要产品。1933年重订的第三个国定税则颁布后,国内工业出现了“旧工厂方事扩充,新工厂方经设立,流动资本皆已化为地皮、房屋、机器等固定资本”。关税自主政策实施后,由于进口关税的骤然提高,使外国输入大为减少,贸易入超额由1931年的1.78亿美元降到1936年的0.7亿美元。中国政府制定的国税税则是根据国内产业需要制定的,对不同的进口商品实行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税率,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决定了外商对华贸易必定是避重就轻,从而促使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得到了改变。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华盛顿会议,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二阶段是大革命及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交替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发展,废约运动取得重大成果;第三阶段是抗战时期主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在华特权基本上被取消。但中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平等独立的国际地位。直到1949年,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庄严宣告“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外交原则,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获得了解决,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最后一点污斑将被清除干净。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995年9月第一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三个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等条约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10 . 1949年12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3月又声明:“中国人民政府应该参加联合国及其各机构的活动”。经过磋商,双方于同年4月正式建交。这
A.实现了外交政策根本转变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华封锁
C.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空间D.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022-01-11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