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日)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628日)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023-09-1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容县杨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仿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2 . 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新年贺词中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外交原则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A.采取“一边倒”方针B.同苏联建交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 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独立自主C.不结盟D.求同存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能源外交,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是“使用外交政策去确保国际能源供给的安全和提升能源部门的合作(大多是双边政府合作)”。

1949—2012年的能源外交概况简表

阶段概况
1949年到70年代初1949—1963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达3123万吨,超过了同期自身产量,其中进口苏联的石油占到总进口量的74%,其他进口渠道包括罗马尼亚等国。1964-1973的10年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仅为680万吨,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累计达2.39亿吨,进口来源主要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
70年代初到1993年1973-1993年,中国面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吨,出口对象主要为东北亚、东南亚邻国,其中日本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出口量。
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迅速开启水电、化石能源、能效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从1986年起与法国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93—2002年1995-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从1710万吨增至7026万吨,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在中国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从2%上升到16.4%,伊朗原油的占比从5.4%上升到15.3%,非洲地区原油的占比从10.8%上升到27.16%。
2003—2012年自2004年,中国先后与安哥拉、与俄罗斯、巴西、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国采取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合作。
多个陆上油气管道项目在2003年前后开始得到实质推进。到2012年前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上战略通道的格局初步成型。
中国与美国于2009年建立“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配套建设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工作平台。2010年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成立。

——摘编自张锐《中国能源外交历史与新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能源外交概况做出合理解释。
2022-02-21更新 | 39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 (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10月毛泽东在其讲话中强调:“我们现在需要几十年的……以便.开发国内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不愿意打……凡是赞成这个目标的,我们都能同它合作。”这说明当时中国
A.积极反对霸权主义B.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
C.外交政策益趋成熟D.外交环境有明显改善
2022-01-13更新 | 4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预测卷 (一)历史试题
6 . 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55年美国记者鲍大可对某国际会议发表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求同存异的建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他确实以他的才干和个人通情达理的态度给各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雅尔塔会议D.开罗会议
9 . 1954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两国总理在会谈中重申了处理两国关系、后来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
A.“一边倒”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为此,周恩来提出了
A.“另起炉灶”方针
B.“一边倒”方针
C.“求同存异”方针
D.“多边外交”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