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   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候起,就注重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对旧中国的改造,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领导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的社会改革。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简表
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
工矿交通企业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工矿交通企业残余反革命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系统清理,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婚姻制度民主改革1951年5月,《婚姻法》正式实施,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引发了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的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3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20-03-24更新 | 503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老人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喜悦之情,该画作反映了(     
   
A.土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   D.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5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019-06-23更新 | 48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53年和1979年颁布了两部选举法。1953年《选举法》中规定,乡、镇、市辖区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替投票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并仿照苏联模式,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在坚持1953年《选举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如进一步扩大了选举制度中的选举主体,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基本实现普选。新的选举法中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并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据冯梦成《新中国选举制度60年发展回顾与反思》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我国选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意义。
2022-03-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调研卷(四)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在“—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
1953—1955年合计
其中★
沿海内地
工业10044.755.3
地质勘探10022.576.2
交通运输10029.352.1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D.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
2021-08-26更新 | 216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从1954年开始大量聘请苏联技术顾问和专家来华工作,1954年比1953年增加两倍多,以后三年又分别增加46%、80%和62%。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1440套技术设计文件、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2410套机器和设备草图等科学技术文件。这些举措(     
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2019-04-18更新 | 495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学者萧冬连在一著作中指出当代中国历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转向改革开放。由此可知,该著作的主题为(     
A.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B.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选择
C.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探索D.走入苏联模式的前因后果
2024-02-2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