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下图为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的书影,报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该报告提出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
2023-0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这种带有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商量办事等浓郁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融合的“天才创意”,也是其长期执政的秘密所在,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材料所讲的政治文明的贡献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22-11-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二百多名代表中有行政首长、机关干部、劳动模范、部队英雄、宗教领袖、工矿技师、教师,有艺术家、演员、科学家、记者、作家、学生、医务工作者、民族资本家、华侨、牧民、合作社人员等等。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D.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
4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都会刊登国家领导人的新年献词。下列元旦献词中,符合过渡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B.《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
C.《迎接改革的第十年》D.《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2022-03-0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以上3种经济成分之和由21.3%上升为92.9%,而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则分别由6.9%和71%下降到接近于零和7.1%。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开展
C.土地改革的推行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6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国内外典论里,有一个似乎是共识的声音:共产党打仕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日后,荣般仁回忆说,他当时便认为“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打0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也说:“中国人口在18、19世纪增加了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碰到的第一个问题,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对此,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举措?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列举三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英雄功臣。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过渡时期中国是如何实现“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的。
2022-02-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百年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药店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从1874年至今它的变化发展见证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沿革。下图中的药酒标签为“公私合营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制剂厂”,判断相关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形成→提出“一国两制”→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一五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D.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一五计划”→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一国两制”
10 .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


(l)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的诞生”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该政权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