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2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要创设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峰值出现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2023-09-27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华、鸿生、荧昌等厂出品的国产火柴已开始在市场上居于优势地位,原已无法维持的宁波和丰纱厂利润率高达139%,在如此厚利的刺激下,投资者趋之若鹜。缫丝、卷烟、榨油、针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在大战前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萧条,又使他们如大暑伏天而堕三九寒冬,诚如时人所论:“欧战既终,险象即生,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上海数十年之三大油厂竟同年倒闭,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喷气式飞机、大口径火炮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商投资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2024-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仁堂”商标


       
                 北京同仁堂

材料二   北京同仁堂大事记

时间事件
15世纪初乐良才由宁波迁到北京,以铃医(即走方郎中)走街串巷行医卖药。
17世纪初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编著《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簿》和《同仁堂药目》。
1723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
1900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同仁堂铺面房被烧。
1950同仁堂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捐献旧人民币6亿9千万元。
1953年底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
1954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57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

——摘编自《同仁堂史》

材料三   截至目前,同仁堂的境外门店有160余家,涉及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辐射28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全球门店,同仁堂已为全球约5000万人送去了中式健康解决方案,并在上亿人群中推广了中医药文化。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托国际化发展“四步走”战略,历时30年,以十年一台阶的跃升节奏,把中医药文化逐步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主要国家,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引自2023.12.5新华社《瞭望|同仁堂携中医药登上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同仁堂”商标中的文化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同仁堂在服务对象、企业性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
2024-01-3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7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1933年币值:亿元)

年份农业工矿交通业服务业国民收入总计年平均增长率/%
188799.8714.4929.07143.64-0.6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
1936166.4140.6051.51257.981.45
194998.0023.2068.28189.48-2.40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材料二   195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约为583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27.4亿元,接近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粮食(不包括大豆)的产量为3650亿斤,比1955年增加了154亿斤,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手工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较1955年增长了16%;公私合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91亿元,较1955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增加了约32%。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1956年增加了139亿元,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

——摘编自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87—194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2024-01-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校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为对象,回望历史,探究时代发展与杰出历史人物的关系。

荣毅仁生平事迹(部分)



(1)20世纪30、40年代,荣毅仁事业遭受重创与哪一史实有关?
(2)根据材料和相关史实,请回答“时局下的对话”中私营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结合荣毅仁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社会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