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23-24高一上·青海西宁·期末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柳州机械厂成立,先后更名为广西机械厂、航空机械厂、广西航空学校机械厂、航空委员会第九修理厂等。

1952年,恢复柳州机械厂的本名。

1953年,研制出11014马力汽油机,是我国第一代汽油机,填补了国内汽油机生产的空白。

1958年,为加快机械工业的发展,广西政府将其扩建为柳州动力机械厂,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柴油机。

1961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开始转向生产拖拉机。

1965年,研制生产的丰收牌拖拉机通过专家鉴定被列为国家定型产品。

1966年,厂名更为柳州拖拉机厂,至70年代成为中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量达5000台。

1980年,积压拖拉机1713台,工厂提出“以杂养专,不赔不赚”等口号,开始生产缝纫机和棉织机,并自行引进一辆日本微型车研究。

1982年,研制的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试制成功,被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指定为中国四大微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1986年,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改名柳州微型汽车厂。

1996年,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2年,五菱汽车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成立了三方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五菱汽车的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柳州机械厂的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3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随后,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同时允准民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甲午战后的短短6年中,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较甲午战前的20余年增长了近4倍。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截至191512月,遍布全国各省区的此类实业团体达107个。这些实业团体的行业以及旨趣虽然各有不同,但振兴实业、强国富民却是共同的目标。仅仅在1912年和1913年,中国新成立的工厂数就分别达到2001家和1249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41.3家,至U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元以上。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

——摘编自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民国时期中国的积累率从未超过6%,而1953年以来,积累率高达20%-30%。随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建立,全社会剩余直接集中用于经济积累和建设之中。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这一时期,国家加大内地投资,新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

——摘编自高粱《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的背景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并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作用。
3 . 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
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2022-06-07更新 | 2068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练习(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确立村民自治制度
6 . 下表是"一五,计划前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情况。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时期
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2982.5%11.0%2.5%
195672.7%12.5%10.8%
195716.3%18.1%19.1%
A.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C.农轻重比例出现严重失调D.农业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7 . 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2021-08-16更新 | 184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海城市同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多个单位进行基层选举,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5亿多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超过2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9%.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人民法制观念的增强B.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
C.人民政协制度的召开D.基层行政体制的确立
2021-05-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古今中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世界上出现多种政治制度,为今天政治建设提供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汉代以来的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10 . 如图是1954年初缪印堂所做的漫画《敬祝进步》。作者为画面上的两位人物设计了这样的对话: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该漫画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的胜B.国家工业化建设已奠定初步基础
C.人大代表履行当家做主的职责D.人民群众参与工业化的建设热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