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9 道试题
1 . 截止1953年6月底,全国人口为60191万人。登记的选民为32000万人,占18岁以上人口数的97%以上,至1954年6月,基层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一选举活动(            
A.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保障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预示着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
2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9-01-30更新 | 4923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1卷)
3 . 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950年起我国在农村广泛推行代耕制度,即军烈属家庭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由政府出物资请人代为耕种。1956年,农村的代排制度逐渐取消,开始推行优待劳动日制度,即给予军、烈属家庭一部分劳动日补偿以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家庭。这种变化(     
A.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B.提高了军、烈属的优待标准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D.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2022-07-29更新 | 133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2·江苏·二模
名校
6 . 下图是小明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的纲要。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时期……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制度
抗战时期……参议会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C.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变迁D.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     
A.国民经济的恢复B.财政经济的统一
C.生产关系的调整D.物价的基本稳定
2023-06-01更新 | 58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8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019-01-30更新 | 4622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2卷精编版)
9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19-01-30更新 | 3911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
10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