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无工不富,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材料二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较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内外因素。
2020-06-13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不仅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而且生产关系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已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已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可以说,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应势而为,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原来的认识和设想,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之后,趁热打铁地领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消灭了几千年来农村中的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期间,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为历史之最。但在集体化的过程中由于过急过快过粗,以及过于简单划一、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成效,而且留下了平均主义等后遗症。

——摘编自周含华《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再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并指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