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16-11-18更新 | 414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中国律师网
请回答:(1)材料1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2)材料2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11-18更新 | 4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为克服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掀起一二五十(即日产一万吨铁、二万吨焦、五万吨矿石、十万吨煤)运动”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的可能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三年困难局面D.“文化大革命”
2016-11-18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